潤澤秋燥

潤澤秋燥

為了迎接秋季的來臨,是時候在起居生活上作出適當的調節,好讓身體能夠順利的適應換季。

秋季調理 養收為主

衣櫃裏,夏日輕裝終於可以換上秋冬季的衣物了,皮衣、皮靴通通出籠。初秋的天氣變化無常,一天清涼,另一天又可以突然的回暖過來,反覆得令人難以適應,稍不留神,忘記多帶件外套,出入空調的地方,便容易着涼生病。緊記不要一下子穿太厚的衣服,宜多穿幾層薄薄衣服,過熱可以脫,覺涼也能及時添衣。辦公室以及家裏的抽濕機要換成家居噴霧器,把周邊的環境變得濕潤過來,讓我們的鼻子和咽喉能舒服點;飲食方面,由於秋天比較乾燥,適宜好好滋潤一番,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以「養」、「收」為原則;不希望在秋燥上更「躁」的話,更應格外注意自己的脾氣,收斂一下。

轉季期間天氣時熱時冷,多搭一件外套最穩陣。

建議蒸面勿超過15分鐘,可加入幾片薄荷葉。

喝水敷Mask 難解內燥

秋季的氣候特點是乾燥,能損耗人體的津液,容易讓人出現嘴巴,咽喉乾、嘴唇乾、鼻腔乾、皮膚乾等症狀。這個時候即使多喝水、塗潤膚霜、做面膜保濕,亦未必能全面滋潤身體內外每一部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便是於平常的湯水加入一點沙參、花旗參、百合、杏仁、川貝、無花果等,為身體內裏滋潤一下。另外,大家又有否發現秋季時分更容易出現乾咳、氣喘等呼吸系統問題?中醫認為肺臟比其他內臟的位置高,空氣由鼻子吸入以後第一個影響的臟腑就是肺部,所以燥邪最先影響的臟腑也是肺部,故容易出現和肺有關的症狀。平常可以帶薄薄的圍巾保暖頸部,風稍微大一點可以蓋住鼻子,減少吸進涼及乾燥的空氣。為此推介一款茶療及湯水,專門幫助舒緩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喉乾渴不適,甚至鼻水帶血絲的乾燥症狀。

桑杏茶

用料:
桑葉12g(清宣燥熱)、杏仁12g(利肺氣、潤燥止咳)、沙參9g(潤肺止咳生津)、浙貝母9g(化痰止咳)、雪梨1個(潤肺止咳)

做法:
先將全部材料洗淨,雪梨去核,連皮切塊,再將全部材料放入鍋裏,加大約四碗水,煮三十分鐘即可。

潤肺湯

用料:
雪耳2塊(潤肺養胃)、百合9g(養陰潤肺)、淮山12g(生津益肺)、乾響螺5塊(滋陰潤燥)、冰鮮響螺1塊(滋陰潤燥),枸杞9g(滋補肝腎)、蜜棗4顆、無花果4顆(潤肺)、豬骨3根

做法:
把所有材料洗淨,雪耳去蒂,與乾響螺浸泡半日備用、豬骨飛水備用。再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子,加入八碗水,明火煮滾,調慢火煮兩至三小時,加入鹽調味即可。

潤膚Office茶療

秋燥猶如一部抽濕機,能把皮膚的水份抽乾,連笑都不敢開懷大笑,怕繃緊的肌膚會被笑容撕裂,或許也是秋天容易令人傷感的原因之一。最後,推介這款簡易茶療,便特別適合在乾燥的辦公室飲用,只需放入適量的蜂蜜,甜甜的、暖暖的,是一道可以滋潤心靈、潤澤肌膚的茶療,讓大家笑容都多一點。

沙參玉竹百合果茶

用料:
沙參9g(養陰清肺生津)、玉竹9g(養陰潤燥)、乾百合9g(養陰潤肺,安神)、乾無花果5粒(潤肺止咳)、蜂蜜適量

做法:
把材料洗淨,切小塊,無花果則切薄片。放到保溫瓶,用熱開水沖洗一遍,再注入熱開水泡二十分鐘即可。此茶可沖泡兩、三次至味淡。建議天氣乾燥時可以一星期沖泡三次。

Profile:梁尹倩(Cinci EC)

80後香港註冊中醫師,閒來愛畫畫插畫,善於把西方思想和傳統中醫學相結合,將中醫事情簡單化,讓更多人明白中醫理論非天馬行空。
( http://www.facebook.com/cinciec)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