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成日話死咗好過做人,但係想死嘅人係唔會講嘅……」不少人誤以為有自殺念頭的人不會透露半句,並認為自殺是無法預防,這確是常見的謬誤。事實上,我們與長者相處過程中,只要用心關懷,用眼看和用耳聽,可以從四方面包括生理、心理、言語和行為的突然變化,來評估長者的自殺風險,預防長者自殺。
當長者承受極大的情緒困擾,他們的生活習慣亦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由於長期失眠及胃口變差,長者會突然變得消瘦、疲倦、精神恍惚、憔悴、集中力及記憶力下降。
有部份人認為這些轉變是因為年紀漸長所致,但從「生命熱線」過去15年預防長者自殺的服務經驗所得,長者身體出現突然變化是自殺的先兆。此外,長者的情緒亦會變得不穩、消極、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等。
義工曾探訪不少有自殺念頭的長者,他們說長者會在言談間,經常表達對死亡的想法或自殺的念頭,例如「我呢種三等(等食、等瞓、等死)嘅人」、「(我)好快就唔會係別人嘅負累」、「有我冇我都一樣啦」等,我們聽到這些話時要提高警覺,並且主動關心他們。
最後是觀察長者的行為,例如長者無故表示想「還心願」並完成一些事情,例如安排自己的後事、把心愛物件或財產轉贈他人、丟棄或銷毀一些值得紀念的物件,包括年輕時照片或飾物。有部份長者更加會停止日常或有興趣的活動,甚至拒絕與其他人接觸。
如果發現身邊的長者有以上自殺的徵兆,大家應該表達關心,主動了解情況,有需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撰文:生命熱線
隔周五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