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頒中大榮譽法學博士 離官場後首談法治黃仁龍:實踐公正 知易行難

獲頒中大榮譽法學博士 離官場後首談法治
黃仁龍:實踐公正 知易行難

【本報訊】前律政司司長、資深大律師黃仁龍離開官場後重回法律界執業,他昨到中文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後致辭稱,法律是秉行公正的途徑,在法律外要有更多工夫才能達致真正公平;他又指要實踐公正是知易行難,因為對錯常被歪曲。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立法會議員梁家傑指,黃的言論其實道出法治精神並非只囿於政府立法市民守法,而是要保障大眾及弱勢,監督公權力。
記者:梁德倫

中大昨向五人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其中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獲榮譽法學博士。他在領授博士學位後致辭,提到「秉行公正」是他多年不敢忘記的原則。昨日致辭是黃離開官場後首次公開大篇幅談論法治的發言。
選擇不加入梁振英政府的黃仁龍提到,秉行公正最基本條件是喜好正義忠於真理,對不公的事感到厭惡,不接受虛假,但認為要實踐原則是知易行難,因為「對的可以被貶為錯,以為是假的竟然可以被譽為至理」。他認為要堅持公正就要有能力看穿謊言,發掘真相;又指切勿為表示自己意見與眾不同而流於偏激。
一直有傳黃仁龍拒絕以尋求人大釋法解決雙非問題,黃仁龍昨說,從律政司一職退任後重回私人執業大律師,對以法律秉行公正有更深體會,也看到法律的不足之處。

黃仁龍(左)昨獲中大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右為杜葉錫恩。羅君豪攝

要有接受批評胸襟

黃指,法律只是秉行公正的途徑而已,履行法律只是第一步,要做更多工夫才能達致真正的公平。他表示,做人要有接受批評的胸襟,當有人指正自己錯處時不要馬上挺身反駁,因為自己可能「入錯戰陣」,仍力拼到底可能只是為了面子。黃又說,謙虛者能內省,知道自己長處和短處並珍惜真理。
公民黨黨魁、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梁家傑指,黃仁龍的致辭提醒港人及現屆政府,若要達致公義並非只靠政府立法、市民守法便可,因為「沒有公義,哪有法治」,兩者其實異曲同工。他又解釋,法治的目標是要保障以人為本的權利和自由,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是既要保障大眾,亦保障小眾與弱勢,更能監督公權力的行使。若政府濫權也可由法庭裁決,一旦裁定違法就要撥亂反正。他又指黃仁龍其實也可能藉此提醒市民,法律最重要是為社會尋求公義。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