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價vs在岸價

離岸價vs在岸價

【話你知】
CNH(離岸人民幣兌換價)一詞自2010年7月出現,當時本港人民幣參加行獲准互相進行平盤,不須經由清算行,故離岸人民幣匯價得以形成。
本港03年底試行人民幣業務時,CNH還未形成,故港人一直以在岸價(CNY)經清算行於上海兌換窗口兌換人幣。

人幣續創新高

在岸人民幣由於規定較多(每日匯價波幅限於升跌1%),而且未自由流通,故一開始CNY匯價較CNH有溢價;及後兩者差距已逐漸收窄,去年更曾一度倒掛。昨日美元兌人幣CNY匯價收報6.0982,再創匯改新高;即期CNH匯價亦跟貼於6.0932,差距僅50點子。
每百港元兌人幣CNY及CNH匯價分別為78.612及78.610,幾乎沒有差幅。因此,就算在銀行以CNH而非現時CNY牌價兌換,實際金額非常接近。
至去年本港放寬人民幣服務至非本港居民後,可以CNH進行兌換,故不受《清算協議》規限,並可以無上限兌換。就有關情況,港人曾大呼不公。
目前除了非本港居民外,本港公司亦可使用CNH無上限兌換人幣,個人亦可透過設立殼公司持有存款戶口,以享無上限兌換,但公司須註冊及每年續牌。
今年初台灣開放人幣業務時,同樣受《清算協議》所限,台灣人每日兌換額亦限於2萬元。早前有消息指,台灣央行正評估2萬元人幣兌換及匯款至中國境內8萬元的每日上限,並已與人行進行協商。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