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是債務危機大輸家(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共和黨是債務危機大輸家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在民主、共和兩黨各不相讓,情願任由政府局部停止運作及引發債務危機時,不少傳媒及評論員早已指雙方其實在玩幼稚不堪的「誰先眨眼誰輸」的遊戲。按他們的說法,兩黨議員今次根本不是甚麼原則之戰或意識形態之戰,純粹是要給對方顏色看而已,就像兩個小孩子互相瞪眼死不服輸那樣。也因為這樣的意氣之爭,美國差十一小時就會「賴債」,全球也差點陷入金融「絕世天劫」(Armageddon)。還好在最後關頭,兩黨領頭人特別是共和黨眾議院議長博納終於「大個仔」,不再堅持不眨眼,才令臨時撥款法案通過,避免世界經濟大受重創。
危機暫時告一段落,少不免數一數贏家輸家。頭號輸家肯定是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在僵局未解、政府停運的十多天中,共和黨支持度像吃了瀉藥般大幅下跌,最惡劣時只剩下兩成半左右,而把危機歸咎共和黨人的民眾也遠比民主黨及總統奧巴馬多。更糟的是,共和黨原先提出的幾個策略目標包括抽乾醫保改革(Obamacare)資金,大削社福開支及逼奧巴馬承諾大力削赤都爭取不到;他們勉強得到的是兩黨再次就長遠政府財政狀況作全面商討。換言之,共和黨賠了巨大政治資本與民望卻空手而回,他們怎能不是最大輸家呢?
此外,逼政府停止運轉,製造債務危機本來是共和黨的必殺技,兩年前曾成功迫使奧巴馬同意十年內削赤過萬億元。但這一次卻師老無功,空手而回,並在受盡各方責難下被迫「投降」。對民主黨以至一般美國人來說,共和黨人露出色厲內荏的面目,在關鍵時刻又無法團結一致,日後他們再難採取類似的脅迫策略,即使用上了他人也不會放在眼裏。這顯然是在自廢武功。
奧巴馬跟民主黨在危機中雖然同樣受到批評,民望下跌,但大部份人的矛頭沒有指向他們。可以說,他們既保住醫保改革不出軌,又沒有消耗太多政治資本。有得有失下已比雙失的共和黨好得多。
其實,今次危機最大的輸家不是共和黨或個別政治領袖,而是美國的國際聲望及形象,是整個政治體制的公信力。
說美國的國際聲望受損絕對沒有誇大。遠的不說,單單奧巴馬被迫缺席APEC高𥧌會已令人感到中美勢力的消長。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積極投入,舉行多場雙邊會議,成了會場內外的焦點領袖。另一邊廂,矢言重返亞太區的奧巴馬卻蹤影全無,只能由國務卿克里代勞;而由美國主催的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本該是今次APEC會議的重要話題,卻因為奧巴馬缺席而聲沉影寂。一場意氣之爭就足以令美國政府動彈不得,就足以大大削弱美國政府開展外交戰略的能力。她的傳統盟友,她的夥伴怎會不重新估計美國的承諾與能力呢?
令人失信心的還有美國的政治體制。二次大戰以來,不管美國國民以至國際社會對美國政制都讚譽有加,認為既有充份的制衡又能凝聚國人團結辦大事,成功登陸月球及在冷戰中勝出就是範例。誰想得到這個唯一超級大國的政治架構近十年間居然惡化內鬥的如此嚴重,連基本共識也達不到,連維持政府正常運作也隨時辦不到,反而一再陷入意氣之爭,禍延全球。向來視本國為民主堡壘的美國人固然深感失望,不明所以;原來對美國政制羨慕不已的其他國家民眾腦子裏同樣充滿問號與質疑,難以了解政爭為何變得如此荒謬無聊!

盧峯
資深傳媒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