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陸羽,碰到三位名醫,一位名律師,中環出現之「名師」好有機會係港大產品啦,特別係醫師、律師。講甚麼大學排名,其實Times,QS等等排名榜,只係憑表面數據及學者印象計分,左丁山唔會完全相信,世界最好嘅頭三十名大學,一定係在美國、英國,左丁山可以手寫背出嚟,人地資源豐富,人才眾多,與香港根本冇得比,譬如哈佛已有保本基金(Endowment Fund)三百餘億美元,還要聲言在未來十年籌款65億美元,氣概之大,無與倫比。全港八間政府資助院校之一年總經費算勉強只及一間耶魯大學,香港嘅大學要達到世界級,同人地爭一爭,諗吓都得嘅,咪諗多幾十年囉!
不過各地大學對本國本地之影響力及實效,美英排名榜根本衡量唔到,最佳例子莫如日本之慶應與早稻田大學,在任何一個排名榜都名次甚低,毫不起眼,泰國之朱拉隆功與法政大學亦然。如果你係日本人,泰國人,就會瞭解到呢四間大學對日泰經濟、社會政治建設之無可比擬力量。一般日本人、商界人士若知道你係早慶畢業生,立即多幾分尊敬,講生意都容易啲,在曼谷講起朱拉隆功(盛產醫師、工程師、科學家)或法政(盛產政界領袖、銀行家、會計師、新聞記者),就會讚不絕口,懶理甚麼世界排名榜。
講番香港,本地大學最緊要能為本地政治、經濟、工程、醫療、社會作貢獻,支撐整個香港向前。以此觀之,香港大學創校,雖說為中國而立,實則是英國人為殖民地培養本地管治人才而設,過往一百年,港大畢業生對本港之工程建設、醫療保健之貢獻,捨她其誰?過去五十年,中大急起直追,畢業生在金融、工商業、新聞業、藝術音樂之貢獻,亦相當可觀,香港戰後經濟有起有跌,總的來說,經濟面貌變化甚大,兩間大學畢業生之功勞不可抹殺,香港納稅人之投資於大學,回報相當可觀。
回頭講番在陸羽碰到四位名師,問佢地對母校搵英國人做校長之意見,四人都話如果有A君(不論國籍)主動求職,被遴選委員會依足程序,一致同意聘請嘅話,其他人不服,罵A君十分冤枉,要罵只能罵遴選委員會及有權人士無能無知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