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看電視 - 蕭煒春

孩子想要看電視 - 蕭煒春

坦白說,近十年來,我差不多完全沒有接觸過任何電視劇集。扭開LCD螢幕,大部份時間都是收看收費電視的新聞頻道。有時因為工作需要,無論如何都要緊貼一下時代脈搏,至少要知道Cool魔與Sam哥的關係;對那套XX愛作戰、XX大作戰的所謂真人show節目,即使十二分反感,還是逼自己收看了一兩集。生活忙碌是少看電視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當然是沒有發現值得花費觀眾時間的製作。
不少研究指出,沉迷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我家的情況剛剛相反,因為媽媽總是把電視關上,小悠、小芊對主流文化的認識相當粗淺,云云電視明星中,原因不明地只認識一個林峯,久而久之,對本地的人與事生出一份冷漠感。二人的爸甚至歸咎,女兒的中文水平難有寸進,也是因為太少看電視,對中文語彙掌握不足,直接影響了寫作的流暢度。好了,好了,那多看些本地製作吧。問題是,看甚麼呢?政府廣告說:電視節目有好多種,唔係個個節目都啱小朋友獨自收睇;我看電視節目只有一種:沉悶的一種,作為陪看者,挑選節目是件苦差。
打開星期六、日晚上的TVB節目表(關於ATV,只能當作輿論笑話吧),慶幸還有港台出品支撐大局。TVB本身製作的節目,實在乏善足陳。譬如說《May姐有請》,我們認真地看了一集,無可奈何地充斥着大量令人煩厭的哈哈哈哈,最致命的是與嘉賓的對話不着邊際、言之無物,兩個女兒完全不能明白大人們的游談無根,喜好美食者如小芊,都忍不住呵欠連連,要求改為播放《舌尖上的中國》DVD。
再說一系列的《超級無敵獎門人》,雖說是抄襲自日本及台灣的電視遊戲節目,但部份內容挺有趣,孩子們相當喜歡。可惜間中就來一次水着篇,又或故意邀請一些穿着很暴露的嘉賓,將搞笑變成意淫。我主張孩子自由發展,鼓勵她們在適當的指導下吸收多元資訊,但這其中涉及的是品味教育。色情可以很高尚,女性胴體也可以拍攝得很有美感,鹹濕笑話就實在很難雅俗共賞。孩子的電視品味一旦被弄髒了,那跟色情狂可能只剩下一線之差。
所以呢,當政府公佈增發免費電視牌照,我這個無電視家庭是滿心支持的,至少增加了競爭,孩子們可以有更多電視節目的選擇。但在三個申請者中,惟獨最進取、最希望打破電視圈和稀泥悶局的申領者無厘頭被剔出局,被TVB懲罰了多年的觀眾,其不滿可想而知。我不特別支持王維基,只是懷念當年雖然喜歡《大地恩情》的主題曲,卻覺得《輪流轉》其實也很好看、不至於要被處以腰斬極刑的日子。幾個梁粉黑箱作業的決定,竟然就剝奪了下一代的電視回憶,我們可以不忿怒嗎?香港電視圈的未來,套用甘國亮的一句:「要知道,人家打死你,跟你自殺完全是兩回事。」大氣電波屬公共資源,電視觀眾才是主人翁,超過40萬人在Facebook上表達了維護看電視權利的決心,當權者拒絕撥亂反正,就注定是與民為敵,恐怕將要承擔被腰斬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