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昔日「中環大地主」置地在19年前隨母公司怡和在香港股市「除牌」,近期展開宣傳攻勢,為中環置地廣場重新打造品牌造勢,不過,置地行政總裁彭耀佳坦言,雖然集團仍然有意在香港投資,但未來發展空間難與中國比較,意味置地未來在資源投放比例上或會逐步減少。
記者:鄧偉忠
近年置地主力發展中國、新加坡及東南亞市場,彭耀佳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香港現時已是一個成熟市場,加上近年有關保育及土地供應偏少的問題,已很難再覓得發展空間,惟他強調,集團目前仍是以香港為基地,一旦有合適機會,會考慮在香港繼續投資。
內地賣樓 半年袋28億
置地現時仍在中環核心區擁有多幢重要物業如置地廣場、交易廣場及太子大廈等,近期更大打「集體回憶」牌,在多份報章大賣廣告重溫昔日置地廣場照片,但相比其他本地發展商,該集團近年香港業務已顯著減少,其中住宅物業方面,今年則主要推售大坑豪宅項目上林貨尾單位為主。
彭耀佳表示,相對香港,新加坡近年才開始全面發展核心商業區,而中國市場則更是高速發展,住宅及商業物業需求極大,其中集團在2011年斥資近30億元人民幣投得的北京王府井項目,更是置地未來重點發展項目之一,至於投放於香港的資源比例上難免會有所減少。
相對香港,置地近年卻在中國大力發展住宅物業,包括重慶、成都及瀋陽等多個住宅項目,今年上半年更在內地錄得3.69億美元(約28.78億港元)合約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不過,翻查資料,截至去年底止,置地旗下投資物業主要仍集中於香港,按總面積計算,香港仍然佔近六成比例。
港集中發展商用物業
彭耀佳表示,相比其他擁有大量土儲的本地發展商,置地在香港的強項是商用物業,未來應該集中發展自己的強項,不會與其他發展商在住宅業務上硬碰,但他指出,雖然政府為壓制樓價推出不少「辣招」影響樓市成交,市場情況卻仍然反映香港住宅買家需求非常熱切,相信市場上仍有機會存在。
雖然發展空間正在收窄,惟彭耀佳認為,香港的金融中心目前仍難以取代,他指出,不少國際性大企業現時仍以香港為亞洲區基地,加上香港的地理位置優越,不少重要亞洲城市如北京、上海、東京等均在香港的「五小時區域」內,估計短期內仍難有城市可取代香港位置。
足本收睇《亂噏24》x 陳慧琳;之後有請搞笑孖寶鄭中基谷德昭玩轉再玩轉!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