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沒有窗,哪有窗外 - 蔡炎培

蘋果樹下:沒有窗,哪有窗外 - 蔡炎培

想不到李敖成名立萬之言「沒有窗,哪有窗外」,隔了半個世紀以後,重現於「黃金冒險號」上。可惜,「船長傑」沒有註明出處,斯為有點不足。
前些時,《蘋果》記者電余,很想採訪台灣的禁書,「老而不」老實不客氣拋番個波俾「七一叟」小董,可就沒有了下文。
我們當年禁書是有的,「骨頭最硬的讀書人」(毛大詩人語)魯迅位列榜首,自鄶以下,老舍、沈從文、郭沫若、巴金……之流也不能倖免,遑論馬克思的《資本論》了。
蕭孟能創刊的《文星》雜誌,主編落入自許「中國第一枝筆」李敖手,風雲變萬千,左摑徐復觀一巴,右挑胡秋原於馬下,終於鬧到台北警備司令部去。《文星》雜誌給黨員同志勸說不宜訂閱。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文學雜誌》與《文星》是個人不可或缺的兩本枕下讀物。前者深信夏濟安教授創刊之言──辦雜誌也是一種愛國表現;後者則絕對相信「書生誤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應有的風範。
李敖,出身台大法律系,旋即改投歷史系,師事吳相湘教授的銀髮;然而,青燈黃卷,非志業。在台大宿舍裸舞之餘(經蔣芸一役教訓,未嘗目覩,實難細說短長);(但台大宿舍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每張碌架床位,照例刻有「卧龍」與「伏虎」,好讓來者景仰前賢,如白先勇、劉紹銘、李歐梵、戴天……諸子,位列其中)同樣地,女人不露相,切莫奢言海量汪涵,主編《文星》,自許海峽兩岸都無此光環。半個世紀之後,他老哥嚴批瓊瑤的小說,「沒有窗,哪有窗外」,在北大,他老哥演講了,說什麼「中國共產黨總有盡頭的一天」,舉座動容;台灣本土,小蔣晚年卒之想通了,中國不走民主之路,可乎?
李敖份屬豬輩,天生傲骨。他老哥相信「父子無恩論」,所以父喪,不帶孝;他老哥相信「全盤西化與梅毒」……這些這些,個人不覺什麼,但他一生的女人,鬼火咁靚,確是天生瑜,何生亮?特別是登上《明周》封面娶老婆那一張,獃獃的「醉卧美人膝,手握天下權」的毛大詩人,拍馬也比不上,到頭來還不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𥧌青。茵夢湖中的倒影,儘管美人遲暮,她的眼睛是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