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尋找馬洛里 - 西西

蘋果樹下:尋找馬洛里 - 西西

小說《尋找馬洛里》(The Search),只有薄薄的一百四十多頁,共分十八章。讀完第一章,已經消費了二十一頁,我不禁搖頭:這個英國作者杰夫.戴爾(Geoff Dyer),在搞什麼把戲,寫的根本是老掉牙的硬漢偵探小說。我並不反對偵探小說,還有點喜歡,問題是,從一開局,我就覺得是在重珉湯馬斯.品欽的《性本惡》,相近的故事情節:一名偵探,前度女友忽然來訪,說她如今的百萬富翁男友,被她妻子和情夫綁架了,不知去向。於是求他設法營救。戴爾的小說,正是這樣:一名私家偵探似的人物,在派對裏碰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女子要請他去尋找一個人,那人官非纏身,許多人也在找他,甚至有人要殺死他。女子說:那人叫馬洛里,是她的丈夫。當然,她會付高昂的酬金。為什麼要找他呢,找到他又如何呢?她不是要見丈夫,而是要讓他簽一紙合同,若有不測,財產一概由她承繼。
我想,可奇怪了,真有什麼財產,倒寧可失蹤的丈夫不再出現,出現了,他為什麼還要簽這樣的遺囑?偵探反正無所事事,接下這差事,卻開始發愁擔憂,因為線索絕少,照相又模糊不清,只有一個地址,卻已人去樓空。此人好像是到處躲藏,不斷更換居所。只好從一些信件,或者他妻子的電訊中追尋訊息,真是人海茫茫。很快就發現,另外有一批人也在尋找馬洛里,雙方不時碰上,引發衝突。追蹤,很快同時受追蹤。他必須沿途提高警覺,以免損傷,甚至賠上性命。追蹤的路線,從城鎮到城鎮,之間的距離遙遠,得不停轉車。道路難走、昏暗,加上旅途枯燥,令人疲累不堪,尤其是遇上連日大雨,遍地泥濘,更是苦不堪言。入了城,也不見得繁華摩登。讀者跟着文字追蹤,當然也愁眉苦臉。如果這是對傳統偵探小說的戲仿,倒也相當到家。我看得也打瞌睡了。
幸而沒把書本扔掉。因為作者忽然神了起來,故事像璞石磨出璧玉來。經過那麼多烏天黑地的城市,鍥而不捨的追蹤,終於來到一個非常奇異的城市,描述城市的人好像搖身一變,成為了卡爾維諾。是怎樣的城市呢?不可以說,因為這樣的城市必須讀者自己置身其間,去看,去聽,甚至去撫摸。但我可以說說自己的感覺,它像奇里珂(Chirico)的畫,像克里斯托(Christo)的雕塑,像柏拉蒂奧(Palladio)的建築。其他人看了,想到其他,不是更好麼?成功的文學藝術,就是那種能夠打開你的視野和想像,你也參與創作,想到自己也有故事要說。而不是,把你的心神都關起來,麻痹了你的感官系統。
看新一代作者寫的小說,總是充滿期待。戴爾既有繼承,又能創新,不單可以用不同的筆法描述城市,更能擺脫許多英國傳統小說的框架,以及那種扭揑造作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