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咀的英文名Cape D'Aguilar,D君是誰?此人是開埠初期英國駐港陸軍總司令德忌笠少將,亦是香港第一任副總督,德己立街(舊稱德忌笠街)便以其命名,香港公園的百年建築茶具博物館前身便是其官邸,至1978年為止,大樓一直是三軍司令官邸。
如果天涯海角注定上演浪漫的愛情故事,那麼地點必在鶴咀燈塔。
從蟹洞向山上望去,鶴咀燈塔十分渺小,它的真身高9.7米,燈塔底座、拱形門口及螺旋式樓梯均由石塊砌成,位於入口的鐵門上方,飾有幾何圖案,百年前的精湛工藝,跟即食的當代社會不可同日而語。鶴咀燈塔是香港第一座燈塔,建於1875年,在香港海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2000年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歷史建築,2006年獲升格為法定古蹟;很多人把它比作墾丁的鵝鑾鼻燈塔,兩者同樣是白色圓柱石塔,對出的海域遍佈珊瑚。不同的是,鵝鑾鼻建有海岸公園,而鶴咀是保護區,基本上是不歡迎遊人前往,以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全港現存五座戰前燈塔,鶴咀以外,還有舊青洲燈塔、新青洲燈塔、燈籠洲燈塔和橫瀾燈塔,建築各具特色,鶴咀和新舊青洲燈塔皆以本地花崗岩建造,舊青洲燈塔的十字通風口教人聯想起中世紀古堡。曾主講燈塔講座的夏其龍神父提到中國燈塔的建設,當時是由清朝當官的英籍總稅務司赫德主導,正工程師為韓得善,中港台三地的古燈塔,韓氏監造了34個,是清朝功臣。照明燈由英國訂製,須派遣人員前往學習操作:「每座燈塔的照明燈皆有指定的頻率,有些是定向的,也有以顏色作區別,自動化後則採用雷達,船隻拿起航海圖便清楚駛經哪座燈塔。」燈塔照亮海面,政府便可向遠洋船隻徵收照明稅!
在燈塔全面自動化前,需派駐人手負責管理,在鶴咀燈塔旁建有多座紅屋頂房子,其中十個房間便是前燈塔看守員的宿舍。昔日水陸交通不便,看守員一住便是一個月,夏神父說:「燈塔是海防的一部份,有機會跟海軍、警員打交道,所以看守員需要懂得英語,早期多是歐亞混血兒或澳門人擔任。」每當大霧濃罩海面,守燈塔者便要鳴起號角聲,以防船隻觸礁。多個古燈塔中,夏神父自言最喜歡建於海中心的橫瀾燈塔:「其他古燈塔建於崖上,已然見到香港陸地,但船隻沒有橫瀾燈塔,在海中會迷失方向。」鶴咀入夜後光害少,燈塔在夜幕下更顯浪漫,難怪「流浪攝」兩度特意前來拍攝星軌和銀河。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