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故事:保育古蹟 長實失敗

焦點故事:
保育古蹟 長實失敗

建築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印記,承載及記存着一段段發生在不同文化、不同時代、不同人事下的吉光片羽,每個都能訴說出獨有的故事,保育得好,會使整個城市的內涵更豐潤。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表示,理想保育標準是保留歷史建築文物價值的元素,任何加建或改建後都必定可以再還原。同時亦要肩負教育大眾功用,讓大家認識文物保育,並參與其中,甚至透過保育幫助社區的文化及經濟發展。本港近年有不錯的保育例子,然而過往有一些保育項目,確令人扼腕興嘆。
記者:林志光 溫潤潔

最差例子:尖沙嘴前水警總部 變身名店賺錢

左圖:原在小山丘上的前水警總部,原先設有古斜道及茂密樹木。右圖:經大興土木鏟走山丘及大部份樹木,變成以名牌掛帥的商場及酒店。

全港4大古老政府建築物之一的尖沙嘴前水警總部整組建築群,由長實於03年以3.5億多元投得後,完全被蹂躪得體無完膚,令不少保育界痛心疾首。前水警總部原座落在廣東道、梳士巴利道與九龍公園徑交界的小山丘上,既有原為馬行的古斜道;也有完整古石牆,且樹木茂密。但都被長實無情摧漽,整個山丘及樹木被鏟去大半,建成了現時的1881 Heritage商場及酒店,卻是名店林立,活脫脫純商業項目,加上新加部份模仿古蹟,令人難以分辨真假,是一個完全失敗的保育項目。

1881 Heritage開幕期間,長實沒有開放古蹟部份予公眾參觀,招徠民間團體抗議。

1881 Heritage高級食府及名店林立,變身成為純高級消費地方。

最差例子:西半山孫中山紀念館 營運費用驚人

另一個不成功之保育例子,就如上百年歷史的西半山甘棠第,政府於04年斥資5,000多萬元向教會業主購入,再花巨資將之改建成孫中山紀念館,由康文署負責管理。
此類「古董」式保育思維,卻令項目未能融入社區,得不到社區的迴響之餘,更是入不敷支,上年度營運費用便花逾900萬元。

甘棠第前身是商人何甘棠的宅第,採用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建築風格。

甘棠第改建為孫中山紀念館,惜遊人興趣不大,2012至2013年度的入場人次僅6.3萬。

最佳例子:舊大澳警署 激發本土旅遊

大澳渡輪碼頭旁小山丘上的舊大澳警署,在饒富意大利文藝復興色彩下,展現中西合璧的殖民地風格。合作夥伴信置旗下公司,保育活化項目,造就成大澳地標,透過舉辦社區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漁村歷史,帶動本土旅遊業,上月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優異獎。

舊大澳警署翻新後變為精品酒店,外貌令人眼前一亮。

最佳例子:荔枝角道雷生春 改建中醫中心

同樣是活化計劃下做得較好的荔枝角道雷生春。因為項目周邊包括深水埗等地都屬於人口老化的社區,由於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有看中醫的習慣,現由浸會大學將其改建為中醫藥保健中心,提供的中醫服務,正好切合社區的需要,又讓學生能獲得實踐學習的地方。

雷生春屬第1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項目,改建為中醫藥保健中心,街坊最受惠。

改動古蹟須遵守指引

古物古蹟條例於1976年實施,同年成立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以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隸屬康文署旗下。古諮會主要負責古物評級,古蹟辦為執行古物事務監督的行政工作。
古物評級分兩類,第一類法定古蹟,除古諮會評級外,更須獲行政長官批准,經刊憲宣佈。法定古蹟受法例保護,被禁止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有關條例指引,以防止古蹟受破壞。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