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正:「我們每日遺棄自己的歷史,那是很可惜的事。其實在自己屋企出發,保留家族老照片其實已經為歷史做了些事情,所以要珍惜。」
今日大家影相,動作自由奔放,要長腿要懸浮要潑水要3D要照妖鏡樣樣有,遙想沒閃燈,相機快門慢,影相者要閉氣一分鐘的年代,椅背甚至有個頭枕,頂住你個死人頭免Out Focus,所以影出來個個都是一碌木!研究攝影發展史經年,曾是攝影師的文化人吳文正說:「以前中國人影相有套哲學,要見足五觀,清清楚楚,手腳甚至手指都要整整齊齊,是為全相。所以個個影到殭屍咁。」將老照片並列開來,由正襟危坐唔准笑,到今日百花齊放,原來擺個甫士都有進化史。
1920年代:
早年影相係大件事,為免你郁身郁勢拍不好,影樓都會設置高椅、矮廊柱等給你倚傍。
1940年代:
開始可以有別樣的甫士,除了企,還可以坐,坐在地上可以輕鬆一點。
1950年代:
流行新年買布做新衫,相片裏的弟兄姊妹做件新衫齊拍照,「撞衫」無所謂吧。
1960年代:
西方文化及邵氏電影影響,流行西歐式背景,女士都要擺個丁字腳做指定動作。
1970-80年代:
日本風吹到,個個爭扮山口百惠,80年代成龍的孖V甫士更影響至今。
1990年代:
四大天王天下,郭富城側身chok樣跌膊手指指唔知指去邊,是為一代甫士王。
2000年代:
追求真切自然美,代表人物Twins。手機鏡頭出現,自拍照也逐漸流行。
2010年代:
相機普及加上機能進步,普通自拍已不能滿足,飄浮、進擊的巨人等搞鬼照可大玩特玩。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