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略藝術 - 趙式芝

別忽略藝術 - 趙式芝

朋友郭志怡推出新書,並接受了雜誌訪問,她在訪問中提到自小在赤柱大宅成長,家裏的每一項擺設都是家人精心挑選,餐桌上每件餐具都很講究,父親自小就訓練她分辨顏色,母親則愛收藏瓷器、布料,加上姐姐郭志清是Joyce Boutique創辦人,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令她對藝術品有特別敏銳的分辨能力,先天的栽培再加上後天的鍛煉,造就了今時今日的郭志怡。我光顧過她位於中環的餐廳SEVVA,由廁所內的紙巾盒,到一桌一椅,到餐枱上的銀器,每件物品都突顯了她非一般的審美眼光,叫人賞心悅目。

我的嫲嫲倪亞震對古董、首飾和設計,也別具心得,我在嫲嫲的薰陶下,自小學懂欣賞藝術品,對於美麗的東西有着強烈的感受;藝術修養需教育和啟發,家庭環境對於個人的成長和影響確實很大。很多已發展國家的城巿規劃,將藝術放在很重要的環節;反觀我們居住的香港,這個現代化城巿卻連住屋需求都未能解決,運動場地和設施也嚴重不足,莫說是被定義為不切實際的藝術品,自然被擺放在最不受重視的層面,以致香港的小朋友也少有學習對藝術品鑑賞的機會。
近日在朋友介紹下,楊如芯和我去了中環的VALMONT做Spa,甫入接待處,即被那裏擺放的藝術品所吸引,展出的是以不同物料製成的狗仔創作雕塑,令我們這兩個愛狗之人十分雀躍,很開心有此意外收穫。向該處職員了解後,才知原來品牌的香港老闆和瑞士老闆,均是藝術品愛好者和收藏家,還經常資助歐洲未成名的藝術家和畫家創作及舉辦展覽,這種培育、資助下一代的善舉,讓人感到很鼓舞。

郭志怡的SEVVA,由紙巾盒到一桌一椅,在在叫人賞心悅目。

我年輕時已愛上畫畫,那是抒發情感很好的途徑,陪伴我度過不少寂寞和失眠的晚上,拿起畫筆,我便投進自己的世界。去英國讀中學之後,我隨身的背包裏總少不了畫紙,沿途碰見動人的光景便記錄下來。我不是專業藝術家,只是業餘藝術愛好者,但對藝術的熱愛,令世界在我的眼中更為開闊。
在06、07年間,我為公關公司的工作,經常要去上海公幹,有時媽咪也會同行。機緣巧合下,媽咪認識了一位上海畫家,並認為對方很有才華,所以邀請他去咖啡店向我們展示畫作,我也很喜歡他的畫,傾談過後,知道他有太太和小朋友,光靠畫畫未能夠維持生計,所以要去餐廳做清潔工幫補。媽咪和我還去了他的寓所兼畫室參觀,那是一間像毛坯房般,只有百多呎,到處是畫具的陋室,我們購買了他部份作品,固然是出於欣賞,但也不無同情的心態。

我很喜歡畫畫,那是抒發情感很好的途徑。

甫入VALMONT的接待處,已被不同的狗仔創作雕塑吸引。

後來,我又認識了幾位藝術工作者。當時國內不少畫家均有類似的情況──沒有機會被發掘,生活艱難,有些甚至放棄作畫轉行做工人,十分可惜。那個時候,我開始成立「芝芝工作坊」,不想這些有才華的人因生活所逼而放棄藝術工作,除了提供適合的環境讓他們創作,也會資助他們購買顏料之類的作畫工具。
但隨着有中國畫家在國際舞台成名,國內畫家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有很多專業團隊作為推手,將畫家和作品商業化地運作和包裝推出巿場,加上我在上海方面的工作結束,因此工作坊也撤離了上海,並主力向慈善事業方面發展。最近工作坊已改名為「相信愛慈善基金」,但我們一直以來並沒有放棄藝術這個領域,希望讓小朋友和青年人有多些機會接觸藝術,因此每年都會舉辦慈善畫展,今年分別在5月和11月舉行,除了展出我和其他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之外,青少年們在慈善機構所製成的手工藝作品,也會在畫展作慈善義賣。

Profile:

趙世曾女兒,卓能(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慈善機構相信愛基金創辦人,愛好駕駛直升機。( http://www.facebook.com/foundfaithinlove)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