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仔和Oliver是副刊記者出身,半個文青,快香港人半拍,看中台灣的好。文仔本來在香港當旅遊記者,06年,把本來人工打個75折,跑到台灣生活,在設計雜誌《ppaper》工作,「做記者期間去過很多地方,覺得台灣很有趣,充滿文藝氣息,有誠品,到處都是live house,流行文化百花齊放,又有農業,真的是寶島。」只要打開facebook,文仔就感受到香港朋友的愁雲慘霧,「特別是梁振英上場後,整個香港生態轉變得很厲害。我facebook七成朋友是香港人,轉貼的都是負面新聞。」間中回來香港,文仔深感香港不再是她熟識的地方,自由行熱點銅鑼灣、尖沙嘴都是莎莎、金舖、名店,已經不想再去,喜歡的小店、老舖又消失了。
等於返鄉下
Oliver十年前開始愛上台灣,幾乎每年去台灣三次,朋友都笑她去台灣等於返鄉下。最初Oliver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只是吃喝玩樂,後來才慢慢發現台灣擁有香港失去或不曾擁有的東西。Oliver很喜歡音樂,「台灣有很多像春浪般的音樂節,主流歌手、獨立樂隊一齊參與,無論主流還是非主流都有支持者,都有人懂得欣賞。而且台灣的音樂人,個性鮮明,他們會把自己想法、態度放在音樂當中。就是五月天,紅透半邊天,非常主流,也敢於表態。隨意挑一個台灣歌手,他們都很會寫,而且很有深度,好像劉若英、張懸、青峰……不像香港,聽音樂會只可以去紅館,歌手唱的歌可能很順耳,但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個性。」Oliver印象最深是有次在台南慢活了十天,「我每天起床,拿着地圖找些有趣的地方逛逛,每次打開地圖都會有新發現。台南保留很多舊社區,老房子,即使一個陳舊的窗花也可以看足一天。我有時想台灣朋友來香港的話,他們可以如我般每次打開地圖都有新發現嗎?」Oliver常常遊台,廣結善緣,台灣的人情味最令她難捨難離,路上總是遇上好心又好客的台灣人,再忙碌的城市人都有份生活情趣,會做小工藝,會煮美味健康的食物,「台灣人情味這麼多年也沒有變,一個地方如果只是風景靚,你最多只會去兩三次,如果你掛念一個地方,時常想再去,就是因為那地方的人情。」
「最理想是港台兩邊走」
文仔從沒有想過連根拔起,移民台灣,「最理想是港台兩邊走。」文仔覺得不要把台灣想得過份美好,她也有她的問題,「台灣是生活、工作的地方,但不是搵錢的地方。」台灣工資水平比香港低,「大學畢業生起薪點是7,500港幣,但台北除了租房子不貴外,物價也越來越高。台灣人的確很有人情味,但可能因為他們性格溫和,做事也比較溫吞。在香港做錯事,老細一定即刻罵,但台灣人不會,這樣就很容易得過且過。」台灣勝在有民主,但其政府的不堪,跟香港的有過之無不及,「大陸官場的劣質文化,台灣也有,好像包庇、貪污,他們可以選總統,但由陳水扁到馬英九,也不見得是好的人選。」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