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香港人要比較,挑的對手是倫敦、紐約,對鄉土味濃的台灣不屑一顧,猶如小資港女,攀比的,是名門淑女,鄰家的素淨小姑娘,怎會放在眼內?誰知,經歷十六年起跌,香港人不再迷信經濟發展,綠色生活、慢活在新一代間萌芽,明白泥土、鄉村、老舊是另一種美。
記者:周燕
攝影:林栢鈞、陳永威(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Giann@Pure Models
鳴謝:神州青年服務社
追求意態天然
近年香港人想體驗慢活,都想到台灣,打工換宿、寺院靜修、單車環島遊……各種體驗生活方式,都能夠在台灣實現。台灣「挵花點茶工作室」的吳氏姊妹最近來到香港,跟同好者分享品茶、插花之道,把台灣人的小情小趣介紹到香港。當大部份人以為插花不是西方一路,就是日本一脈時,三妹曉柔就介紹了中式花藝。中國插花藝術在六朝已經出現,唐宋時,插花與焚香、點茶、掛畫並稱四藝。曉柔說,明朝袁宏道寫的《瓶史》,對插花之美落下標準:「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二三種,高低疏密,如畫苑佈置方妙。」這天曉柔只挑露蓮花、雪柳來插,「中式花藝多採用木本植物,好像雪柳。」插花的整齊美,其實在於植物的參差不齊,意態天然,所以插花時,要順應植物生長方向。中式插花不用花泥,採用像擦子的「劍山」來固定植物,清麗的露蓮花旁邊添上一片小葉,「露蓮一定要有葉子,看起來才自然。」再加上枯木襯托,象徵山景,掌心般大的小盆景就完成了。
從旅行開始 重整生活
大概在香港文青心目中,台灣人都像她們般懂得欣賞生活小風景。大姊曉慧說,十多年前,她們無異於香港人。曉慧本任職保險公司,01年決定去歐洲流浪,「因為工作太順利了!我知道我努力工作下去,就可以買房子買車子,但哪又怎樣?」浪蕩歐洲期間,外國人都對東方人好奇,問曉慧佛教是甚麼,茶道是甚麼,但她答不出來。一年半後回台灣,曉慧決定透過了解佛教、茶道、古琴去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兩個妹妹──曉貞及曉柔受她感染,後來也去了長旅行當義工,二妹曉貞本來從事科技行業,因為喜歡品茶,旅行時以茶會友,現在更以茶道為一生志業。三妹曉柔喜歡插花,本來很嚮往歐洲的繁花美景,想學西式插花,「大姊提醒我,西方會插花的人很多,何不認識自己的文化?」她於是學習中式花藝其中一個流派──中華人文花道。但曉柔不拘一格,喜歡隨性創作,她形容自己「有甚麼用甚麼」,一棵西蘭花、幾顆檸檬也是素材,小居室的蔬果在巧手點弄下也變得精緻起來,她在網貼上一張龍眼配上紅玫瑰的創作,令人不禁讚嘆台灣女孩真懂生活情趣。
「你們不能夠投票嗎?」
我說香港人近年很喜歡台灣,曉柔有點詫異:「以前我不覺得,我們總覺得香港很時尚。」曉慧說其實台灣也經歷過不停想賺錢的階段:「2001年,我去歐洲,大家都覺得奇怪,不是工作,不是讀書,去幹啥?」後來綠色生活、慢活、理想主義也在台灣蔓延,「喜歡這種生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台北人跑到台南種田。」三姊妹在台北長大,習慣城市生活,但也被香港的生活節奏嚇怕,「第一次來香港,見兩旁車子像兩棟房子……站在紅綠燈中間,公車是這樣飆過。」曉慧早已擺脫紛擾人間,多年沒看新聞,《蘋果日報》動新聞也是剛剛才知道。除了生活,香港人很羨慕台灣人可以投票選總統,曉慧說:「你們不能夠嗎?」我說,只有幾百人有資格投票。她輕輕一笑:「可以選,也不見得怎麼樣喔。」真教人酸溜溜。
facebook search:Caketrees floral studio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緊接歡迎「宇宙最強」甄子丹!
周一至周五《亂噏24》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