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因為兩年前搞百年校慶臨尾香,弄出一個「八一八事件」,令到中央政府、特區政府與港大都非常尷尬,形成三輸局面,港大校務委員會(即該校之校董會)居然不用負責,將全部責任推晒落校長一人身上,卒之犧牲咗徐立之呢位大好人,令佢不能續約五年,自願掛冠而去,但又扯住唔俾佢走喎,請佢留任至新聘校長上任為止,徐立之勝在廣大出胸襟,又肯捱義氣,點知一捱就係兩年有多,算係一個紀錄。
好嘞,港大卒之選出新校長,就係英國人馬斐森教授,大概因為佢係英國人,素來批評徐立之嘅一啲港大校友立即叫好。自從樂品淳在1972年退休之後,港大在麥理浩、尤德、衛奕信總督時代,已開始聘請華人做校長,配合英國人部署退出香港及追上中國興起之大趨勢,如今港大一反四十一年嘅潮流,搵英國人做校長,無論如何解讀,都有啲令人覺得出奇。今時今日,一位完全冇亞洲經驗,不懂中國,對香港無認識之醫科教授,又唔係來自世界一流學府,點樣鎮得住港大各山頭及與內地建立科研交流關係呀?
六十年代畢業嘅港大一枝健筆,現任港大新聞傳播課程主管陳婉瑩撰文向馬斐森發炮,指佢唔夠資格、資歷出任港大校長,指「從只有五十萬人口的英國Bristol市空降一個要向港人問道的醫學教授來維護我們的自由,那是天大的笑話……選出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校長,所謂洋人不會與政治打交道,也就不會『出事』,希圖無知無為,等於從時代的責任中退卻(retreat),這將是港大的悲劇,香港的悲劇……HKU deserves better」。陳婉瑩言詞悲切,令人為港大感嘆。如果今次港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唔係由周文耀(港大電機70)做主席嘅話,左丁山亦會完全接受陳婉瑩之言。但左丁山認識陳周兩位多年,知道兩位都係對港大忠心耿耿之人,周文耀係中環價值之最佳模範,做事專業,一絲不苟,對事不對人,堅持原則,不向權貴壓力屈服,唔做港交所總裁,視若等閒,如果佢認為馬斐森係芸芸港大校長申請人之中嘅最佳選擇(best choice),左丁山絕不懷疑,佢一定係本住港大最佳利益辦事之人。但陳婉瑩可能會問,為甚麼沒有「更好嘅人申請呢份工?」木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