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會孕育諾獎得主

民主社會孕育諾獎得主

卓越科研成就、充裕研究資金,再加三分運氣,這些都是科學家贏取諾貝爾獎的重要條件,但原來還有一個關鍵元素──民主體制。
包括文學獎與和平獎兩個非科研獎項在內,歷年834名諾獎得主中,近三成的247人來自美國,因此向來有批評指諾貝爾獎「偏袒西方國家」。諾獎前評審委員、瑞典病毒學家諾比(Erling Norrby)卻認為,在基礎資源外,「科學亦需要一個開明社會作扶持,民主體制擔當重要角色」;法國哲學科學家斯陶那亦指:「缺乏民主等同缺乏辯議與爭論的文化。科學需要辯論,需要在不侮辱他人情況下提出異見。」
美國數學家史密斯的統計數據正正顯示,即使曾與美國作軍備及太空競賽的前蘇聯,諾獎得主只及美國1/17,甚至是丹麥的1/39,擁抱民主的開放社會確實有利孕育科研成就。
法新社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緊接歡迎「宇宙最強」甄子丹!
周一至周五《亂噏24》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