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信內容沉重,我們的醫生與醫療系統是否可以加鞭自策?
讀者Billy:「小兒是早產BB,四月二日出生,預產期六月尾,一歲確診痙攣型腦麻痺,影響手腳,每當抱起,兩隻腳像跳芭蕾舞,左手發展慢沒有小肌肉,現在十五個月還未能坐立,腰頸不夠力,幾個兒科、腦科西醫同一答案,『無藥食,無手術治療,去做物理治療,可能將來用拐杖走路』。他視覺和聽覺應該沒有問題,智力還要待兩歲的測試。過去五個月除物理治療,還帶BB去針灸了兩個月,後來轉去做舌針至現今,共舌針三十多次。
過去這段日子每晚都尋找腦麻痺是甚麼,可以用甚麼治療方法,越看越覺得現今醫療叫人失望,自從四十年前Glenn Doman團隊研究過之後無人研究,愛滋都快有疫苗。我兒子的症狀無法可治,沒有藥廠支持研究,沒有地方政府支持研究,醫學界對腦麻痺小朋友不公平!好害怕真的好害怕,但願確診腦麻痺的是我。」
如果香港醫療系統能夠容納新的治療手段,譬如本欄介紹過的大陸中醫教授發明的「小針刀」,患腦癱的孩子就可能多一個出路。
腦癱的孩子要特別注意吸收植物油,每一百磅體重用一湯匙冷榨亞麻籽油,根據這個體重加減。除了亞麻籽油以外再準備大麻籽油和椰子油,一天吃三次,每次換一種油,如果瀉肚便減少份量。飲食參考8月30日本欄文章《大腦食物》、9月7日《鄭重介紹蒜頭水》,食材「香港心腦保健會」有。垃圾食物、家中炒菜用的精煉油絕對禁止,參考《嚴選偏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