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格角逐諾貝爾獎是殊榮,同胞、親友自當高興,但巴基斯坦16歲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作為和平獎大熱門,她家鄉斯瓦特地區(Swat)的同學和朋友,卻因為擔心人身安全,不敢公開為她打氣,只能暗暗祈禱祝願她獲獎。
馬拉拉因寫網誌揭露塔利班阻止女性受教育,一年前遭武裝分子報復,頭頸中槍險送命,她之後移居英國更揚名全球,儼然成為「教育大使」,一年來屢獲表揚──遠的不說,上月底她接連獲克林頓全球公民獎和戈梅斯人道主義獎,日前又從球星碧咸手上接過「英國之光」獎;她還獲邀下周到白金漢宮覲見女皇。
但馬拉拉的成就,卻沒為她贏得同胞喝采,在她那仍然保守的家鄉,民眾多對她抱着懷疑和蔑視,認為她是西方的工具,不滿她拋頭露面,甚至有政客直斥她「是美國的產物,美國以她推動裸露文化、抹黑巴基斯坦」。塔利班前日更向美國傳媒稱,有機會的話會再「對付」馬拉拉。
而馬拉拉的同學,即使認同她是「全國的模範」,也因害怕受襲而不願談她,敢言的人只有少數,其中一個是她好友薩菲亞。薩菲亞毫不諱言支持馬拉拉的理念,直言她該當獲獎:「社會就像單車,要有兩輪才能走,前輪是讓男孩受教育,後輪是讓女孩受教育。」
盼回國從政 改變國家未來
但薩菲亞並不天真,明白保守觀念在該國根深柢固,即使馬拉拉獲獎,「至少也要三代之後,這裏的情況才會有變化」。勇敢的馬拉拉彷彿回應好友的願望,昨天(周一)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就聲言希望將來回國從政,會強制民眾接受教育來「改變國家的未來」,因為教育下一代才是遏止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最佳方法。
法新社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