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的獎金去年削減20%,但仍有800萬瑞典克朗(965萬港元),得獎者如何花獎金卻是五花八門,有的用來改善生活,有的捐給慈善團體或作科研用途。
諾貝爾獎基金會執行總監海肯斯滕認為,得獎者看來不會用來購物,「我想這視乎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個人財政狀況、得獎時個人收入以及處人生哪一個階段」,但置業卻是個熱門選擇,2001年有份瓜分物理學獎的美國學者克特勒(Wolfgang Ketterle)把部份獎金用來買樓及留給孩子作教育基金;1993年醫學獎得主夏普(Philip Sharp)也是將錢用來買大屋。
2001年醫學獎得主納斯(Paul Nurse)將獎金用來為電單車升級,1993年醫學獎得主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則在家門前安裝槌球草坪。和平獎得主美國總統奧巴馬及歐盟則把獎金捐給慈善機構。
法新社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緊接歡迎「宇宙最強」甄子丹!
周一至周五《亂噏24》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