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旺急擴張 恐再次產能過剩內地汽車業暗藏殺機

市道旺急擴張 恐再次產能過剩
內地汽車業暗藏殺機

【本報訊】今年內地車市暢旺,不少車廠公佈擴產大計,預期至2014年,國產車年產量按年再增長兩成,至最少2,800萬部。專家警告,內地汽車業或再次出現產能過剩,二、三線品牌業績受壓,更會拖累汽車分銷商及零件供應商。
記者:鄭柏齡

截至8月底,內地汽車銷量接近1,400萬部,按年增長11.8%;遠高於去年全年汽車銷量增長只有4.3%。車市好轉,帶挈不少汽車股交出「靚業績」,華晨(1114)、長城(2333)及比亞迪(1211)等,半年純利皆大增五成或以上。

華晨 長城 均擴張增產

不少車企雄心勃勃建新廠,代工寶馬的華晨、多用途運動車(SUV)大賣的長城等,年內皆公佈擴張計劃。德銀早前估計,年底時國產車產量將達到2,382萬部,明年再增加18%至2,809萬部,數量比2010年增加接近一倍。
汽車業大躣進,專家擔心對行業生態構成壓力。商業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警告,內地汽車業產能利用率不足65%,遠低於80%的健康水平,二、三線國產牌子可能因欠缺競爭力,「日益衰退」甚至大量倒閉。
艾睿鉑董事總經理羅曼(Ivo Naumann)接受訪問時解釋,內地汽車需求雖然有增長,但外國品牌加快在國內生產,有利增加價格競爭力;而國產品牌生產欠規模,難以與外資車企匹敵。
以長城為例,受惠SUV大賣,上半年毛利率達29%,賺錢能力甚至比跑車法拉利還高。但羅曼相信,「長城最好日子已經過去」;他指,寶馬、福特等已落實在內地生產SUV,成本大幅下降,勢對長城構成重大威脅。

零件供應商或遭壓價

羅曼又指,外資品牌如福士、通用、豐田等,以「超級平台」方式:即採用單一基地、產能動輒逾5、60萬部的巨型工廠,來生產汽車;相反,內地車企工廠規模細,產能普遍少過10萬部,成本較高。「內地汽車公司毛利將受壓,有可能出現整合潮」。
盈利受壓下,羅曼相信車廠會向零件供應商及汽車代理「壓價」,前者將成為重災區。該公司早前調查,逾七成廠商指價格競爭是今年最嚴峻挑戰;汽車代理則需要發展售後維修服務,從而提升盈利。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