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士4毫子起錶,2013年底,市區的士將加價至$22,原來香港人已經打的90載。這「21個6」的升幅,已經足以反映香港人過去將近一個世紀如何的瘋狂。不知多少個從指縫間輕易流走的兩蚊雞,它的力量原來可以很大,不但牽動車租、牌價、司機情緒,甚至是整個投資文化。今天,當想到一個的士牌的牌價可以買一層樓,慨嘆生不逢時!
記者:陳芷慧
攝影:陳盛臣、林栢鈞、劉永發、陳國良
部份圖片由張順光提供
$2的厲害
全港逾一萬八千部的士獲行會批准加價,12月8日起落旗起錶劃一加$2,市區的士起錶價將由$20升至$22。香港人打的已有90個年頭,原來20至30年代,起錶價只是4毫,當時1蚊已經可以買30斤米。及至70年代的士普及化,的士起錶價亦只是$1.5。相比當年其他交通工具,巴士由筲箕灣至石澳收$0.9;一頓午飯平均都是$2。「你計一計,𠵱家食個午飯,平均$40,相比70年代$2升咗20倍;的士價格加至$22,相比$1.5只升咗15倍左右,的士價格比飲食的升幅低好多,原因係的士始終唔係必須交通工具。」
今次的士加價是由香港的士商會提出,的士商會主席黃保強解釋:「主要因為經營成本增加,的士保險費都好貴。重點唔單止加$2,仲有每跳錶由$1.5加1毫,自97年後沒有增加過。」其他團體或的士司機有何看法?
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主席黎銘洪:「我投棄權票。舊年我原本否決議案,因為交資會通過議案之後,泰和車行伍熀已經想加租,佢話你否決我又加,唔否決我都加㗎喇!後來佢答應唔即時加租,我先唔反對。」
的士司機鍾尚志:「吓?車行點會同你平$2?你!呃!人!其實,物價貴,加車租在所難免,我預計5個月內一定加車租。不過,我最唔同意頭9公里加1毫變$1.6。你話,$3.2,我收唔收嗰兩毫呢?兩毫又冇理由收人哋1蚊,變相因加得減,引起不必要的爭拗。」
49個團體 玩分化
問及過往爭取的士加價最難忘的片段,黃保強毫不猶豫地回答:「一定係今次。唔單止同商會之間開會討論,舊年仲被立法會否決。今年6月喺立法會同政黨開會,講到聲沙。」其實,為甚麼香港有那麼多的士團體?根據運輸署資料年報,全港有全利電召的士聯會、城市的士車主司機聯會、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 、的士權益協會等49個的士團體。「事緣1984年,香港政府運輸司施恪向立法局提出,批准的士加價的同時,增加的士牌費及首次登記稅,並即時生效。的士行業全無反對機會,引起業界強烈不滿。全港的士罷駛遊行,逼滿彌敦道,有人乘機搞事,擲石放火。事後政府覺得唔係好掂,鼓勵的士行業各自成立團體組織,無形中進行分化,往後有啲咩事唔會一面倒反政府。」的士司機鍾尚志補充:「唔止係咁。一個商會點夠牙力同政府周旋?車行、車主、司機各自成立唔同組織,一齊向政府施壓先有力量。」實情是人多意見多,車主、司機以及不同界別的群組,都需要維護自身的利益。
組聯盟因為李嘉誠
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經常與香港的士商會唱反調就是最佳例子。「03年李嘉誠搞點到點的邨巴,首當其衝梗係的士啦,後來小巴都覺得有威脅,於是組織聯盟爭取權益。唔係每個商會都同我哋啱傾,好似我同黃保強經常唱反調,因為香港的士商會就正正係政府的喉舌。」不過,黎銘洪自言他跟黃保強總是「分歧地合作」,憶述他最難忘的鬥爭,必然是他提出「短加長減」的建議,黎以此引以為傲。「短加長減呢個建議係由我先提出,因為04年有好多八折黨,一般的士司機搵唔到一個長途客,加上好多去機場客都搵『雞記』,我提出呢個建議來應付。當時大部份的士團體都接受我建議,就係黃保強反對,因為我首9公里減2毫,去機場$300變$200。不過,後來的士司機多番長途客,仲刺激牌價上升,黃保強先讚我個建議正!」每次遇有的士議題,先見報的都是黎銘洪,雖然他只是小巴司機,從未揸的士,但為了坐穩主席這個位置,他每天重溫的士歷史,務求記者有問必答。「再講埋畀你聽,咁多次示威政府最快有回應,就係新界的士阻塞機場那件事,竟然加價唔加新界的士,我聯同幾個團體主席,悄悄地帶一個大橫額,潛進運輸署的活動中示威,之後連前特首曾蔭權都叫秘書打畀我問我發生咩事呀!」
牌價原是免費叉燒
現時市區的士牌價675萬元,越趨接近豪宅。的士牌照,原本這塊免費的「叉燒」,因從政府限發牌照開始,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炒賣工具,的士牌制度是怎樣訂立?1964年前,香港的士服務由八間的士公司經營,由警務處負責發牌,不時以配額方式發出新牌照,使的士牌照的總數,約相等於私家車牌照總數百分之三。到1964年,政府以招標方式發牌。黃保強憶述:「當年係暗標申請價高者得。73年政府發100個的士牌,我用11萬買咗一個。唉!當時政府係根據庫房需要增發牌照,3個月後政府竟然又發1,000個牌,牌價跌至8萬元,3萬蚊差價已經可以買到當時新樓北角新都城,識得有行家接受唔到呢個事實患咗精神病。」
80年代瘋狂發牌
70至80年代,香港人開始瘋狂炒賣的士。黃保強:「77年24萬買第二架的士。當時$2,000分期供車會,將舊的士跟銀行貸款,再分期供多一架。如果當時我聽阿媽講,用24萬買寶馬山,𠵱家仲發!1,350呎仲有車位,現在值2,000萬,月租6萬呀!不過,做人要為自己決定負責任。」自82至84年兩年間,政府每年增發1,200個牌照,的士買賣投資非常活躍,車行發展蓬勃。牌照增加,自然影響的士司機飯碗,基本每年的士商會都向政府提出加價,銀行亦見有穩定牌照而發展貸款生意,如當時萬國寶通銀行支持運通泰車行投的士牌照。「當時牌價易升易跌。80年代佳寧集團發展的士業務,牌價由11萬升至30萬,後因陳松青捲入詐騙案入獄,牌價回落至10多萬元,後來中資珠江車行得鹽業銀行支持積極參與的士牌,價格狂升至60萬。」
84年以後至91年,每年發出少於300個牌照,而自從94年以來,當局只進行了兩次公開招標,直至97年。申訴專員公署在97年,發覺未能遏止的士投機活動,建議運輸署加強監管。「97年牌價升到最高350萬,金融風暴先至回落至180萬,之後一路創新高升到05年375萬停咗一段時間,06年回落至320萬左右,所以好多當時將退休的士司機喺09年至2010年初牌價升至380萬就心急賣晒去,再租車。」誰知,因外圍因素影響,去年牌價竟升穿700萬。「因為10年房地產剔出投資類別,買樓唔當投資移民,車行梗係有預謀啦!叫人投資的士,簡單方便,所以𠵱家有好多新興的士行就咁解。政府會唔會再發的士牌?回顧多年,我諗佢唔會輕舉妄動。」鍾尚志說。
的士界抗爭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緊接歡迎「宇宙最強」甄子丹!
周一至周五《亂噏24》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