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成日都話推廣本地設計,但都係得個講字。唔好話要同歐洲比較,就算與遲起步的中國大陸較量,香港都輸成條街,若你有看過強國搞的100% Design Shanghai,及Beijing Design Week你就會明。香港淨係得個Business Design Week,但入場費高昂,名副其實係當business咁搞。
九月中開鑼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做得一年比一年好,真是看到我這個香港人又羨慕又妒忌。其中一個我被邀出席的是Wrong for Hay的launch event。Hay本身是我睇住佢大的品牌。2002年出世的Hay,在Milan Fair的Superstudio一鳴驚人,當年我認識了其創辦人Rolf Hay,已知道他非池中物。近年Hay憑 AAC(About A Chair)的人氣,把品牌推上高𥧌,叫好又叫座。但這個品牌又怎會滿足現狀呀。它今次在London Design Festival就推出了Wrong for Hay Collection。「Wrong」是食字,不是right and wrong 的wrong,實際係 SebastianWrong的「Wrong」!緊貼design news的你應會知道Sebastian的大名。他為Established & Sons設計的WrongWoods series是現實與幻想的混合體,將真實感卡通化。
每個design festival都有自家一套的設計主張。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設計業一直在找尋新的設計方向。不知怎地,意大利的design industry背負着傳統的包袱,總是走不出那個框框。英國的設計文化卻自由奔放得多,所以不難理解在London Design Festival期間可以見到突破性的家具。Andy Martin這位跨媒體建築師,就在今次festival大放異彩,亦為家具的定義作了一個嶄新的注解。他展出的限量版傢俬,取名California Sun。其隱喻服食迷幻藥LSD後產生的幻覺。觀賞過那件產品的真身,你才會領略到他的震撼感。也許在紙上你會以為,每一件透明resin的尺碼很細,其實不然。最闊的一件甚至有一米長。簡約風似乎已靜靜地吹起,在這個無味無菌的設計,唯一吊味的是那漸變的色彩。三件分別是作椅子,茶几及角几用。
今次發佈方式亦極有gimmick,在St James's Park附近的Peckham Refreshment Rooms,開設了一家Wrong for Hay Pop Up Restaurant。Sebastian Wrong當然要親自落場,不過唔使煮餸……做番個攞你命咁靚嘅設計就夠啦!這次身為Wrong for Hay Collection 的藝術總監,Sebastian會以署名WH設計部份作品,其餘系列的quota他則發掘了許多新星代勞。這系列中,令我難忘的設計是 WH 的Curve Sofa,Curve Chair。外形可不算特別,但叫我眼前一亮的是其包裹布料的pattern。此布料設計師是源自極有名氣的德籍時裝設計師Bernhard Willhelm的手筆。Berhard Willhelm是當今炙手可熱的fashion star,他今季大熱款式是他與Camper的crossover的Himalayan Boots。徐濠縈在她的9月13日發放的blog上就有穿着過。講番此布料的諗頭是採用了Assymentrical design。這設計是懷舊,或是創新?看官真要一看再看,才明白那種卡通化的街頭藝術,沒有時代的局限。沒錯,Berharm Willhelm的街頭乞丐look,用在fashion上,不是人人受得起,但其天花亂墜的pattern做在傢俬上卻出奇地討好。
每逢有大show,都會有新星初試啼聲,TM for F&M就是一例。由Julia Feix及Tarek Merlin組成的二人組合,為今次為盛事設計了名為Capsule Collection的系列,並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標Covent Garden展出。古典味濃的玻璃Spindle Pendant Lamp是主打。設計師為求塑造出那工業味,特意找上英國Hertfordshire的工藝師手做每一件產品。中間大圖中,Spindle Pendant Lamps下方的是同名系列的Spindle Stools。以大理石打造的此作品,是千里迢迢由意大利Tuscany製成再運到。聽說,製作過程很複雜,先將雲石挖空心,然後將雲石插在一軸心後旋轉打磨成為那葫蘆形。為了環保,中間挖出的部份不會掉棄,反而是用來做比較細size的Spindle Stools。
總括來說,整個design festival設計質素都很平均,亦沒其他design fair太多巨星stealing the show的詬病。 因此我覺得London Design Festival最成功之處,在於給予尚未成名的設計者極上的尊重及自我表達空間,亦是踏上國際舞台前的熱身賽。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