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受性大增 全球央行相繼持有台灣外儲首納入人幣

認受性大增 全球央行相繼持有
台灣外儲首納入人幣

【本報訊】上海自貿區正式出台,人民幣國際化勢不可擋,越來越多央行亦將「人仔」納入外匯儲備組成部份,連對貨幣互認最具政治敏感度的台灣央行,昨亦首次透露,已持有人幣作外匯儲備資產。學者及銀行界認為,顯示人幣接受程度已不可抗力,人幣跨境貿易結算飆升,持有人幣資產對沖風險亦屬必然,而在兩岸關係友好的國民黨政府執政下,料雙邊商貿貨幣等協作草擬,會盡快上馬。
記者:劉美儀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的澳洲,今年4月表示,計劃將約5%外儲(約17億美元)投資中國國債;其他考慮將人幣作儲備的央行,包括馬來西亞、泰國、韓國、菲律賓、智利及尼日利亞等亞非拉央行。金管局管理的外匯基金,則於09初已開始投資人幣資產。
外電昨引述台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財委會接受議員查詢時披露,鑑於兩岸貿易及資金流動規模續增,央行外匯儲備已納入人幣資產,但未透露具體佔比。截至8月底,台外儲總額已達4,094億美元。

料溝淡各央行歐元比重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人幣國際化勢在必行,從滬自貿區啟動及中國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可見一斑,及早持有人幣作為外儲部份是「正確做法」,未來各地央行外儲持有歐元比重,料會「變相(被人幣)溝淡」。
貨幣認受意味着對一國經濟、財金獨立甚至主權象徵的認可,他同意,若現時台灣政府由反對黨執政,「肯定不會接受(人幣作外儲組合)」,執政黨兩岸關係一向良好,預期在總統馬英九任內,會加快兩岸有關商貿貨幣等草擬上馬。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亦指,隨着在台人幣跨境貿易結算不斷趨升,當地央行自然需在資產負債表內,持有人幣資產作外儲組合,以對沖表內人幣負債風險。
另外,既然人幣國際使用量續升,台方亦已接受人幣作為支付結算的幣種之一,納入人幣為外儲部份,亦是對人幣國際化「不可抗力」發展,早着先鞭的合理部署。

當地人幣存款勁飆逾倍

今年2月初,台灣人幣清算服務平台展開後,當地人幣存款餘額,由2月的390億元人幣攀升至8月份逾850億元人幣,不過兩岸央行貨幣互換協議,則仍在洽談,有分析指,簽署以本幣作基礎兌換美元的紓緩協議,隱含貨幣獨立相互確認的政治意義。
此外,台灣《蘋果日報》引述當地財經官員分析,兩岸貿易往來密切,不過受限於中國尚未開放資本賬,短期內央行持有的人民幣比重很難超過10%。外界則預估央行3月底投資人民幣至今,應已有超過1%的匯差收益入袋。

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