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英資拍賣行「蘇富比(Sotheby's)」對港人既熟悉又陌生,她的名字與天價藝術品總畫上等號,小小一件拍品,價值輕易超越打工仔「做幾世」薪水。蘇富比落戶香港已有40年,拍賣過的重要中國藝術及工藝品多如繁星,包括備受爭議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的虎首、馬首,99年更憑拍賣收藏家夢寐以求、明成化年製的「雞缸杯」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奠定江湖地位,見證香港發展成重要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
記者:鄭啟源 朱雋穎
蘇富比明天又再舉行秋季拍賣會,拍品包括估值8,000萬元的曾梵志畫作《最後的晚餐》。這是蘇富比第40個年頭在香港拍賣珍品了。時光倒流40年,蘇富比管理層選定香港,作為進軍亞洲藝術品拍賣市場基地。香港蘇富比在73年成立初期,只有數名職員,只主攻專長中國瓷器,市場仍以西方人主導。到80年代香港及亞洲地區經濟急速發展,物質生活變得充裕,先後創立專門的翡翠首飾以及珠寶分部,近年更加入紅酒等部門。
今天中國瓷器仍然是香港蘇富比的主力,前年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部門,就錄得22億2000萬港元的拍賣總成交價,創下2011年該類拍品的世界拍賣總成交紀錄,而99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明成化年製「鬥彩雞缸杯」,被收藏界形客為奠定江湖地位的一役。
全球私人收藏只有4隻
現時瓷器部門「話事人」蘇富比中國藝術部主管仇國仕,99年剛加入公司,首個任務就是在台北為雞缸杯舉行公開預展:「當時捧着杯時連手也震了」。他說明成化年製的御用鬥彩雞缸杯,雞隻圖案色彩豐富,全球私人收藏中只有4隻。
拍賣前估價只約80萬元,最後卻能以創當時中國瓷器拍賣紀錄的2917萬元成交,震驚收藏界。
拍賣與政治也密不可分,香港蘇富比00年及07年在港先後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虎首及馬首,遭內地抨擊賣外國強奪的國寶。虎首終經過競投,由內地保利集團以1544.5萬港元拍回內地;馬首則由「賭王」何鴻燊以私人洽購方式6,910萬港幣購得,風波才平息。
「我哋情況好似廣東道」
回歸後,拍賣市場也隨之「內地化」。仇國仕憶述,當時的拍賣會,總會發現一些陌生的華人面孔,而且拍賣習慣與傳統收藏家不同,因傳統買家收藏分工仔細,各有喜好,熟知拍品價值,但這些新面孔總想以最短時間,建立藏品庫,更願意花大把鈔票進入拍賣市場。這些新面孔,便是後來已幾乎主導拍賣市場的內地買家了,令藝術品價值水漲船高。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也說,內地收藏家已成另一股新勢力,「我哋情況好似廣東道,爭在冇人拖篋入嚟」。
不過,他說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擴大,買家亦良莠不齊,近年屢次發生買家「走數」情況,香港蘇富比都會以法律途徑追討。該拍賣行在2011年起,在中國書畫及瓷器等拍賣會,要求參與的買家先繳付60萬至200萬元不等的保證金,以防成功競投後「走數」。
香港蘇富比40年大事紀
【1973年】
於香港成立亞洲辦事處,至今於世界有八個拍賣中心
【1980年】
於香港舉行首場中國書畫拍賣
【1999年】
明成化年製雞缸杯以2,917萬元成交,破當時中國瓷器拍賣史最高成交紀錄
【2000年】
拍賣銅虎首,惹內地政府不滿
【2004年】
於香港舉行首場當代中國藝術拍賣
【2008年】
《血緣:大家庭三號》以47,367,500元成交,刷新張曉剛作品最高拍賣紀錄
【2009年】
首次在亞洲舉行洋酒拍賣,翌年三瓶1869年Lafite標準瓶裝,各以1,815,000元成交,創「單一標準瓶裝洋酒」世界拍賣紀錄
【2011年】
香港蘇富比該年拍賣及私人洽購總成交額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
【2012年】
齊白石《谿橋柳岸、海棠秀石》金箋山水花卉屏風一對,以7,010萬元成交,創全場最高成交拍品
資料來源:香港蘇富比
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