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爆發的抗萬古霉素腸道鏈球菌(VRE)不受控,為盡早找到帶菌病人,昨日起為全院逾3,000名住院病人檢驗是否帶菌,估計約10%屬隱形帶菌者。受篩查影響,三分一非緊急手術延期。
記者:陳沛冰
伊利沙伯醫院是爆發VRE最嚴重的公立醫院,今年至今已有450宗個案,1月單月只錄得18宗,8月單月錄得97宗,上升逾4倍。
這次是公院首個VRE篩查,為期2至4周,該院估計約10%病人屬帶菌者,大部份是安老院長者。因安老院未必能照顧VRE帶菌者,他們的住院日數或會由平常6天增至12天,該院未來數周病床不足。
伊院表示,約30%非緊急手術即約300至600名病人受影響,如靜脈曲張及小腸氣手術,會安排於2至3個月內進行。緊急手術如剖腹產子及癌症不受影響。
病發可致腹膜炎
袁國勇表示,伊院的VRE爆發處於萌芽階段,與20年前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爆發一樣,但當時錯過控制黃金機會,使用大量萬古霉素治療,因而產生VRE。
現時驗出VRE帶菌者不足1%,入血個案只有0.1%;當帶菌者增至5%時便難以控制,癌症等嚴重病患者死亡率會增加,並需使用較現時貴15至20倍的藥物治療。
袁指,一名VRE病人背後有逾5至10名沒有病發的隱形帶菌者,但病發時可致傷口、尿道感染、腹膜發炎及敗血症。篩查後將隱形帶菌者隔離,日後他們再入院可再作化驗及隔離;病發者會給予治療,以免在醫院傳播。
伊院早於去年已開始持續有VRE個案,但現時才進行全院篩查。袁國勇表示,當時只有零星個案,不值得做篩查。全球VRE爆發先於大型公立醫院出現,「喺QE爆發係意料中事」。若醫院較多來自外地或內地的病人,爆發機會較大。他不排除安老院及日後其他公立醫院,也有零星隱形帶菌者。
廁板水樽易藏菌
袁國勇表示,醫院需進行「出入口管制」,包括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廁板及病床床欄、床簾及水樽,是藏有VRE高危地方,接觸前後要洗手。市民服用抗生素必須由醫生處方及服用最少的時間,注意手部衞生,有呼吸道疾病要戴口罩,不要進食未煮熟的食物,「小朋友可以唔返學就唔返學」。
衞生防護中心昨為安老院職員舉行講座,過去21個月本港逾120間院舍,接收逾210名VRE帶菌者。今年截至8月化驗到1,053VRE樣本,較去年全年增加逾三倍。
醫院感染VRE高危位置及預防措施
1.患者皮膚上的VRE會留在廁板上,病人如廁前應先用沾上酒精紙巾清潔廁板,待30秒後酒精乾了才坐上廁板
2.病床的床環及床簾也可能有VRE,接觸後要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搓手
3.病人進食前後及如廁後均需洗手,醫護人員為病人餵食前後亦要洗手
4.醫院需加強病房環境及儀器消毒
5.為帶菌者配備專用醫療儀器及用品
資料來源:伊利沙伯醫院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