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貧減貧脫貧扶貧 - 曾志豪

滅貧減貧脫貧扶貧 - 曾志豪

全香港對中文字詞運用最講究最咬文嚼字的,就是梁振英。因此,當梁生說不可能滅貧、而林鄭月娥卻大力稱讚他用字準繩,為人誠實時,我們不能不陪梁振英玩一次文字遊戲,研究一下「滅貧」。
首先,義和團當年口號是「扶清滅洋」,梁振英夠膽走過去說:「滅洋不可能」嗎?
「貧窮」有很多處理方法,香港現時用的是「扶貧」,也就是說,對貧窮的人,我「扶」你一把,但你可能會繼續貧窮,不過我最多令你不再窮下去,譬如你今天有錢住劏房,我扶一扶你,給你一次的租金津貼,保證你不會跌落去瞓街。
扶貧有點似扶阿婆過馬路,馬路之後的路段,阿婆你要自己行,我哋扶唔到你咁耐,你要「自力更生」積極搵工;對於已經打咗N份工仍只有微薄薪金的朋友來說,實在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怎樣再積極?
如果不說「扶貧」,我們可以說「減貧」或者「脫貧」。
很多地區都以減貧為目標,例如本來城市有十萬個窮人,推行政策,減少窮人數目。這就是減貧,幫助部份窮人脫貧。
扶貧之下,貧窮的人有可能會繼續窮困,但「減貧」卻明確幫助貧窮戶脫離原來窮困的生活。
祖國最驕傲的便是在短短20年間,幫助2.5億人脫離赤貧境況。如果我們玩文字遊戲,這2.5億人既是「脫貧」,也可以說,祖國滅了2.5億人的貧。我們不可能消滅全部的貧窮,但至少可以比「扶貧」高級一點,「滅」部份人的「窮」,如何?
不過可笑是,梁振英仍然說,「要做大經濟的蛋糕,望可透過經濟發展,大幅度解決貧窮」……甚麼年代了,現今的經濟蛋糕是一件六星級酒店供應的High Tea甜品,唔關普通市民事。你蛋糕再大,小市民也無緣吃一口。
不可能滅貧,其實和佔中不可能和平,都是一路貨色,純粹靠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