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科權威籌款能力極高

腎科權威籌款能力極高

【本報訊】港大候任校長馬斐森本身是腎科專家,專長為與免疫系統相關的腎科疾病。他曾於《新英倫醫學雜誌》及《刺針》等權威醫學雜誌發表逾200篇文獻外;其籌款能力高,曾替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轉虧為盈。曾與馬斐森於劍橋大學共事的瑪麗醫院前內科主管黎嘉能認為,馬的籌款能力加上學術成就,是其獲選的主因。

成功兼顧行政和科研

馬斐森1983年於倫敦大學醫科一級榮譽畢業,其後於劍橋大學獲得博士資格,2003至07年於北布里斯托臨床科學系擔任副系主任,往後獲升為系主任,2008年起出任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大學管理經驗長達10年。研究範疇包括發展中國家的腎科疾病,先後到東非10次教授當地醫護。
當年於劍橋大學與馬斐森在同一實驗室工作的本港腎科專家黎嘉能,對於馬將成為校長感意外,「之前完全冇聽聞過佢有咁嘅打算」。黎形容馬待人友善,即使近年已晉升至管理層,仍對臨床研究充滿熱情,港大不少腎科研究也有他的參與,他亦憑其主力研究的腎臟「足細胞」成為腎科權威。
黎認為,現任校長徐立之雖與馬斐森同樣來自醫學界,但馬近年成功兼顧學院行政和臨床科研,比徐更全面;馬作為一個外國專家,管理港大時包袱理應比本地人小。
馬在其履歷中提到,自己出任上述學院院長期間,曾籌得逾600萬英磅的研究經費,並將2009年錄得300萬磅虧損的學院,於2010至2011年間,轉為有300萬磅盈餘。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