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賣地供應少種禍根

停賣地供應少種禍根

【特稿】
過去十年,香港經濟起伏不定,樓市坐過山車。過去幾屆政府一度暫停賣地,其後又實施勾地計劃,賣地由發展商做主導,埋下今日土地供應不足的禍根。再者,政府今日搵地起樓,又常遇地區阻力,令供應不能迅速到位。

地區阻力大

97年金融風暴,政府98年6月暫停賣地9個月。2000年科網股爆破,香港經濟繼續沉淪,02年至04年政府再次暫停賣地。03年沙士,樓市雪上加霜。曾蔭權接任特首後,政府土地政策完全放手讓發展商主導,2004年,政府以勾地機制賣地,取代傳統定期賣地。其間曾出現持續21個月並無發展商勾地,政府卻不當一回事,對市區荒廢地皮亦無動於衷,導致新單位供應短缺,造就這幾年,樓價飆升至脫離市民負擔的能力。由04年至10年,勾地是政府賣地唯一途經,主導權完全在發展商手中,造成今日土地供應不足。
此外,政府近年改變土地用途發展住宅,常遇地區阻力,例子多不勝數,包括茶果嶺村村民以影響風水為理由反對前茶果嶺高嶺土礦場發展作私人住宅;大埔新峰花園前臨一幅用地擬改作住宅,居民以影響通風為由反對。不過鬧得最激,莫過於浸大與政府爭奪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南面用地,目前仍在爭論。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