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上周初分別宣佈提高淘汰或更換歐盟三期或以前柴油商業車輛的資助比例,以及批准的士加價兩元。將這兩項新政進行拆解都會得出官商勾結、輸送利益的結論。
先談市民將受直接影響的的士加價。09年以來的士車費連年上調,牌價亦同步飊升累積逾倍。每次申請加價都是由車主方面提出,筆者在6月底撰文已有論及他們的目的就是批准加價申請和實施後就加車租,以增加租金收入,抬高償還牌照按揭供款能力,獲取財金機構提高貸款額,然後推高牌價;並指出參與炒賣的大多是中共財閥。范國威議員在6月21日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議中更指出炒賣與加價的「關係」影響的士服務和司機生計,要求當局否決加價申請。如今批准加價,不但是縱容炒家「食過番尋味」,更能直指是向炒家輸送利益,甚至是689政權落實「施政要顧及『內地』感受」,置本港社會利益於不顧。
至於提高換車資助涉及公帑運用,市民更要關注。政府以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為名推動這項政策,但筆者必須清楚指出,換車不是唯一方法。今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為專利巴士公司的舊車加裝催化器,就能使舊巴士的廢氣排放達到歐盟四期以上的標準。筆者做過資料搜集,這做法的成本只是新車約一成,於是就在5月25日立法會的公聽會上質疑當局為何不將這項計劃推展至其他車種。環保署助理署長莫偉全表示做了不少研究,發現有很多技術困難,例如巴士以外的車種無法加裝、車齡太舊不能進行。但筆者則指出貨車的底盤空間比巴士更多,即是應該更易處理;如不能加裝催化器就更換引擎,英國、澳洲、美國已證實這是可行的;一部車齡近40年的前中巴在數年前運往澳洲後,換上高於歐盟五期標準的引擎,以駁斥莫偉全的一派胡言。更指「車廠和代理基於利益必定回覆這些做法是不可行」,着當局自行進行純技術研究。結果會議主席何秀蘭要求當局提交莫偉全提及的「研究報告」,但至撰文為止未聞有交出有關報告,如今卻強行推動計劃,甚至回應部份業界要求,提高資助額來利誘支持,可見特區政府的荒謬。
類似今次的換車資助計劃已是第三次推行,過去兩次分別在07和09年,但「使用率」奇低,遭到審計署在去年10月批評「改善路邊空氣污染不力」之外,更要留意汽車代理均乘機加價,今次計劃當然再次受到運輸業界猛烈批評當局向汽車代理輸送利益,這也是公聽會上另一個爭論重點,但當局迴避不談或以「自由市場」作辯。而且這次計劃更有「十五年車齡限制」強迫車主淘汰舊車,不但可理解為以「強制執行」回應審計署,而涉及的車輛數目多達近十萬,這還不是向汽車代理輸送利益?不少「單頭車」小本經營者已表明近年經營困難,即使代理不會「趁火打劫」加價,也缺乏財力換車;恰巧的是,支持政府計劃的多是財雄勢大的運輸機構,可見這項計劃只會剝削小本經營,造就「運輸霸權」出來。更要提及近月有多宗汽車代理和運輸公司僱員在買車過程中貪污,遭廉署檢控的報道,這就無不惹起懷疑支持計劃者和要求加大資助額的背後有不法勾當的盤算。
車齡限制之下,運輸機構必欲降低購置成本,這就必定想到「中國製造」。事有湊巧,黃錦星在去年10月為計劃「放風」之際,中資背景的汽車代理就宣佈引入中國製貨車;中國商務部今年1月公佈的《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商業車輛年期限制又是15年。縱不欲凡事政治化拉到港中矛盾,但黃錦星能否給各界一個合理的解說,為何有便宜的方法可達到改善路邊空氣質素而偏不用?那便不能怪責任何人聯想到利益轇轕和政治任務。縱部份內容曾在立法會發表,但既然政府置之不理,故筆者只好將之暴露於陽光之下,交予市民作出判斷好了。
綜合兩項政策事件,已見政府可以無視一切反對意見只圖強推,689政權已變得野蠻無道,市民當作最高度的戒備,以應付港共將會毫無底線地做盡無恥所為,破壞香港社會的一切。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
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