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左)早前公開批評,體院獎學金制度不公,只重視獎牌得獎者,忽略了一群三甲不入,但在賽事全力協助隊友衝牌的選手;這群綠葉收入長期偏低和不穩定,結果不得不放棄理想,中途退役而轉行。
沈教練此話一出,網上和傳媒輿論不斷,只是體院和那位有抽水癖好的政府高官忽然潛水。當然啦,這是典型香港醒目仔的潛規則,何況總會有人說:「超!又冇人逼佢哋去做副車嘅,佢哋做得運動員都知道搵唔到錢啦!」
這番說話似曾相識,皆因半年前貨櫃碼頭工人大罷工時日日聽到,今次分別在於沈教練夾在中間,上有體院,下有一群跟隨多年的運動員,他沒有理會日後會否被秋後算賬,拿出良心講事實。加薪成功與否,至少他肯道出問題所在,下屬(運動員)亦會存感恩之情。
當你對香港運動員嗤之以鼻時,不妨先看看自己,每日工作10小時,無償加班敢怒不敢言,每年人工只加2%;然後再轉身看看正在房內嘆tea的上司,曾否替你出頭爭取更好待遇?恐怕閣下連面對面跟他要求的勇氣都沒有!
不單香港單車隊,其他項目的港將都以勤力拼搏見稱,團隊精神高昂,很多打工仔亦都一樣,奈何鬥志熱誠不能當飯食。昔日的「獅子山下精神」深入民心,甚麼肯搏肯捱就有出頭天;今日,筆者只見到苦心經營多年的本地小店,也敵不過貴租而結業。你想豐衣足食,還是炒樓、炒股、玩窩輪比較好!本報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