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郊野公園為榮,相信此刻很多人已經坐言起行,參加「保衞郊野公園」群組舉辦的「一齊行」導賞活動,路線正正是《Lonely Planet》 全球第十佳城市遠足徑「港島徑」的一段。這條橫跨五個郊野公園的山徑,有史以來平民百姓以至遊客絡繹不絕,遊港島徑必做的8件事,你又知多少?
記者:邵超
攝影:許有達、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模特兒:Tammy@Jam Cast
服裝提供:Ice Fire
1. 在龍脊遇上100%追風少女
港島徑於1985年啟用,時任港督是尤德爵士。成為亞洲唯一打入全球十大城市遠足徑,港島徑當之無愧,因為全港長途行山徑中,相比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港島徑最易行,交通亦方便,走完全長50公里的八段港島徑,約需15小時,某越野賽長青組的最快紀錄,是兩小時多!我等平民百姓都不是專業跑手,悠閒地行走,首選港島徑第八段必經的龍脊郊遊徑。龍脊位於石澳郊野公園,是雲枕山與打爛埕頂山之間的一條恍如蒼龍在天的山脊,龍脊郊遊徑早在2004年被《時代周刊》選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在石澳道土地灣入口,龍脊路牌清楚寫着1小時,沿途左看右看或是回首,大潭港、紅山半島、石澳、大浪灣、赤柱有如繪在走馬燈上的圖畫,乍現乍離。龍脊四周景觀開揚,是著名的滑翔傘、風箏和郊遊熱點,以往數次來訪風和日麗,意想不到今次驟逢四五級風力,當了追風少女!
Sky360
每次看到翱翔天際的滑翔傘,停不了哼唱「啊哈!我要飛往天上」的慾望。
觀景石澳道
港島徑第八段的起點位於石澳道,望海一方便是大潭港,可以遠眺龜背灣、赤柱一帶豪宅,是一條讓人愉快的行車路。
風響了
龍脊向來風大,大段路程都沒有遮擋,沿山脊的灌木既為天然擋風屏障,又可防止有人失足墮崖。灌木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形成一層層的草浪。風起了,最適宜放風箏,這次請來香港天空風箏學會主席陳健泉幫忙,帶來他的獲獎作品測試風力,這隻13呎長的巨型立體風箏在三級風力下才能升空,這天風力達四五級,未拉線已經幾乎可以連人帶箏吹起,做追風少女,原來在龍脊便可輕易辦得到,何須涉險到海邊!陳建議一般放風箏的風力約三級。
黃竹洋徑
初段攀登200米石級路,途經小段竹林徑,黃竹有如翻起的海浪,氣勢磅礴,倍覺涼爽宜人。是日風大,穿過時如海浪奏起的輕音,至今如猶在耳。
白玉之路
沿途石階兩旁,總見有如白玉的石塊,在陽光照耀下更覺閃亮,這些都是石英,是花崗岩地區中常發現的石英岩脈。毗鄰的石澳,本來就有石礦場。
石景山
欣賞石景,靠的是三分相似,七分想像,在龍脊隨處可見嶙峋的巨石,大得可以當凳坐。打爛埕頂山山腰處有肥豬石攔路,歲月更替,有一株植物在豬嘴前扎根,這一幅肥豬含草嘯天圖,頗有詩意!
石澳日出
龍脊景觀之美,常吸引攝影師來此拍攝日出日落及月出照。(Jeffrey Poon提供)
龍脊郊遊徑
交通:
筲箕灣乘巴士9號或紅色小巴,於土地灣下車。
2. 在大潭聽殖民往事
11月舉辦的華懋行,跟保衞郊野公園導賞同樣選擇遊大潭。由陽明山莊出發,遊覽大潭郊野公園最美的水塘段景色,沿着平坦得可以推着BB車、輪椅的水泥路行走,經過數個導賞點,可停下聽導賞員介紹大潭郊野公園的生態和歷史。生態導賞員William指出,一般水塘就是一個大池,但大潭水塘由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四大水塘組成,加上身處植林區,景色多變,花鳥動物品種多元化,冬季麻鷹滿佈天空,而且由22個水務設施組成的水務文物徑,於200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如此一個豐富的行山徑,僅長五公里,而且交通方便,設有燒烤場、廁所、休憩枱椅等設施,最適合一家大細遊覽。大潭水塘於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落成,統稱大潭水塘群,為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William指最近水下考古學會在大潭篤水塘對出海面的百年古探井探險,揭秘這個約2米的紅磚古井,原為興建大潭篤水塘水壩作鑽探之用,後來發現該處地質不適合,並無在該處建水壩,他解釋:「若當年探測移歪數吋,大潭篤水塘有機會成為香港及世界首個建於海上的水塘,而非船灣淡水湖,歷史就會改寫。」香港共有6個戰前水塘列為古蹟,唯有大潭水塘可走到壩底及橋底近距離欣賞水利建築。William指當日華懋行設有導賞,會講解大潭水塘歷史:「大潭水塘是港島重要的供水設施,對於維多利亞城的建設有所貢獻。香港保衞戰時,大潭水塘失守,意味着香港最後一個水塘也被日軍佔領,英軍斷水斷糧,所以很快便投降,開展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
如喜歡水塘的景色,港島徑的首六段便可盡覽港島的各個水塘,包括薄扶林水塘、大潭水塘群、黃泥涌水塘和香港仔水塘。
英倫石橋
大潭篤水塘共有4條英式石橋,僅一條可沿引水道下降至橋底,站在水邊的小草地上,近距離欣賞花崗石築砌的石橋建築。
水壩瀑布
不少人會跑到大潭篤水塘水壩底部,拍攝(瀑布景觀)。(Jeffrey Poon提供)
Infinity Pool
身在大潭副水塘石橋上拍攝這個「Infinity Pool」,若能飄浮在塘上,那麼這個奇景堪稱絕無破綻。(Shirley Wong提供)
揭幕紀念碑
大潭篤水塘由港督梅含理於1918年揭幕,紀念碑仍然屹立不倒。
塘上小草地
這片面積細小的草地,是大潭篤水塘的best kept secret,塘色隨着天色變灰變藍,美麗出塵。
百年紅磚
大潭篤原水抽水站的英倫氣派不凡,有102年歷史的煙囱更是本港供水系統碩果僅存的蒸氣煙囱。
幽谷清流
沿大潭水塘道上行,雙潭石澗乍現,岩石景觀天然斧鑿。
大潭水務文物徑
交通:
西灣河乘巴士14號、柴灣乘巴士314號或綠色小巴16X、16M,於大潭水塘道下車。
華懋行
活動日期:11月3日
報名方法:於10月8日或以前提交網上表格連同存入銀行的善款收據。
查詢: http://www.welovegreenhk.com /
8200 0248
3. 在次生林賞花
林木青葱的港島徑風光,與香港歷史同根同生,並非一日就建成。香港自然網提到,香港的地質多為花崗岩,水土容易流失,自1870年代起,政府已着手在港島植林,台灣相思、紅膠木和愛氏松統稱植林三寶,是天然的防火牆。至1900 年,港島區的樹林覆蓋率已達百分之三十。但三四十年代難民潮及太平洋戰爭,窮人大量砍伐樹木取得柴薪活命,1945年時香港變成無樹之城,在重光後才重新種植林木,五六十年代大量造林,八十年代多種本地原生樹,最終港島徑所見,便是高地草地和深綠山坡,伴着潺潺溪流、谷中水塘及荒涼海岸,有利林鳥、植物、野生動物繁衍,漁護署亦曾經規劃過數條生態遊。
紅膠木
植林三寶之一,即使被火燒也有很強的復生能力,能阻止雜草叢生及充當防火牆。(漁護署提供)
洋金花(別名曼陀羅)
港島徑第二段沿奇力山西南麓引水道而行,途中可以看見一些被冠以「香港四大毒草」稱號的洋金花。
野牡丹
在港島徑常見的野花品種之一,跟崗棯同色,但花形不同。
山菅蘭
在香港仔郊野公園、大潭引水道也常見它的蹤影,果子有毒。
帶刺小花
開在路旁的不知名淡紫色小花,在枝條上群生,小巧雅緻。
南海溪蟹
這種罕見的淡水蟹,多見於新界以及香港島的次生林,有着適合的環境讓其繁殖。(William提供)
大頭茶
在大潭山丘上或山谷中,大頭茶在冬天盛放,異常美麗。
在薄扶林看綠景
香港第一個水塘就建在薄扶林郊野公園,上下水塘分別於1863年及1877年竣工,政府積極植林,從港島徑第一段向下望全是綠色,看着便覺大自然真好。(漁護署提供)
4. 懷念港督政績
歷屆港督建立維多利亞城及郊野公園偉業,他們離開了,留下以港督命名的遠足徑,包括麥理浩徑、衛奕信徑,最有趣的是20年代第17任港督金文泰爵士,因為他跟夫人都喜歡騎馬,他們的策騎之路,被美化為金督馳馬徑和金夫人馳馬徑。
5. 做Running Man
數數手指,港島徑每年常規的越野賽,就有綠色力量環島行(今年第20屆)、旅聯盃(第5屆)、香港長跑會的香港畢拿山長跑賽(今年第37屆)等,特首指低下層家庭無時間使用郊野公園,原來歷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有錢人」在跑步!
6. 拍照
有山有海有歷史文化建築,港島徑無得輸。如港島徑第一段有山頂港島全景坐鎮,或到西高山,眼睛從下方的薄扶林水塘向上掃射,可看到數碼港、貝沙灣以至南丫島的景色,城市景觀最精采。
( http://www.jeffreypoonphotography.com提供)
7. 參觀戰爭遺址
港島徑的戰爭古蹟甚多,如柏架山上因香港極速淪陷而投閒置散的野外大爐灶及龍虎山郊野公園內全港最高的松林炮台遺址,邊遊邊上歷史課。
8. 划出香港情懷
港島徑橫跨八個郊野公園,遠足、燒烤、露營成為港人集體回憶,1986年市政局改建黃泥涌水塘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不少情侶就在此訂下山盟海誓,在當年是很潮的玩意。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