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喜歡讀兩位內地女作家的文章,一位是柴靜,中央電視台「看見」欄目的主持人,另一位是劉瑜,海歸的政治學者,任教於清華大學政治學系。
文章一入眼就覺氣韻生動。柴靜的文字純淨,節奏感很好,擅長捕捉細節,感性豐富;劉瑜的文字敏銳,邏輯性強,佻脫與幽默兼而有之。柴靜致力於報道,劉瑜則在雜文上用心。柴靜通過事件的描述,最終抵達人心;劉瑜通過現象的分析,最終抵達的是觀念。
今日中國在大變中,社會風起雲湧,各種矛盾交織,人心與觀念都面臨大折騰、大顛覆、大糾纏,世相紛擾中,往往看不清楚人心走向,也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操控左右,讀她們兩位的文章,總有一種心頭澄明的感覺。
柴靜擅長捕捉社會的熱點:北京非典、小學生集體服毒、農村基層選舉、被虐待而殺人的女囚、煤城的空氣污染、暴力拆遷、踩死猫的「白衣天使」等等,從那些社會事件背後,去挖掘人心之腐敗與人性之複雜。劉瑜卻多數從一些社會爭議出發:民主與人民的素質、民意與偽民意、威權式彈性、政治與家常、選舉式獨裁、權力的道德綑綁等等,解剖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擊中專制的死穴。
今日網絡水軍聲勢浩大,好文章難尋,現實有危險的邊界,社會有不可觸碰的敏感地帶,最安全的當然是男歡女愛無病呻吟。作家們悠遊林下,不管中國這隻鐵達尼號會不會觸冰下沉,這種時候來讀柴靜和劉瑜,便覺得兩個小女子文字有強大的氣場,她們的文章打開我們的視野,衝擊我們的思想,在我這樣的年紀,都覺得受教不少。
一個社會要變,是人心求變,一個社會如何變,是觀念如何變,因此不要說人心與觀念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們最終會決定我們和我們的子孫過什麼日子。今日香港也面臨大變,每天都在爭吵中,人心泛散的局面需要收拾,觀念顛倒的地方需要匡正,這種時候,恰恰最需要一些直面現實直指人心直剖觀念的好文章,來讓我們保持清醒,辨明方向,可惜,香港知道她們的人不多。
每天接觸新聞,官員貪腐成風,民間作惡習以為常,人心之腐壞令人懷疑我們的民族素質。正邪難分的當下,互相扞挌的觀念又如天花亂墜,誰是誰非,通常都不以說理分高下,而與對罵扯平。我們在混沌中墮落,在泥濘中摔打,不知道何為清正質樸的人心,何為與時俱進的觀念,到最後,承受惡果的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