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崔:理工大學學生輔導主任崔日雄
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曾經說:「人生應該是浪漫的,做大學生應該是浪漫的。」跨進大學校門儼如一場「成人禮」,年輕學子換走單調校服,掙脫嚴苛校規,在大學呼吸自由,追尋夢想。然而這幅浪漫圖畫的角落,卻有爸媽正在幫新生揹書包。科大今年首創「家長日」,外界迴響甚大,但崔日雄指出,大學為家長舉辦迎新活動由來已久,並非新鮮事。
記: 大學為新生家長舉辦迎新活動是否普遍?是否越來越多家長參加?
崔:呢類活動一向都有,外國好多大學都會搞呢類家長活動,唔算好奇特,亦係理工大學嘅傳統。我哋每年開學禮都邀請家長參加,可以見吓仔女嘅老師,了解校園設施,聽學生分享讀大學嘅情況,因為同中學好唔同,校方希望令家長明白大學生活係點,了解仔女讀大學後學習方式或會有轉變。
參加開學禮嘅人數一向平穩,唔見得忽然多咗,反而越來越多家長主動參加資訊日,或者畀準新生嘅輔導講座,以往呢類活動只有一成家長,近年增加到一半,有啲自己嚟,有啲帶埋仔女喺身邊。
有報道指今年9月湧現大批「怪獸家長」入侵大學校園,替「小學雞」大學生子女揹書包,上學管接管送,甚至結伴參加O-Camp。部份學校因新生尚未成年,須經家長簽發回條批准,才能參加學生活動。
記: 以往大學生予外界印象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父母甚少過問其校園生活。為何現在的父母如此積極「返學」?
崔: 我認為有幾方面因素。首先呢代人嘅仔女數量普遍比較少,家長自然緊張啲;以前入到大學嘅都係精英,𠵱家學位多咗,入到大學唔代表係好特別嘅事,有啲家長會對仔女能力有懷疑,成日擔心「佢得唔得㗎?掂唔掂㗎?」加上仔女考少咗公開試,少咗歷練,所以家長好想參與多啲,幫仔女做決定,否則唔放心仔女獨自返大學。
記: 這類家長有何共通點?緊張到何種程度?
崔: 家長會諗定幫個仔揀乜嘢科,向學校問得好仔細應該點做,(站在家長)隔籬個仔個樣多數比較乖,唔出聲。有家長甚至幫新生reg埋科(入學後挑選及登記學分課程),唔滿意reg科安排又會投訴。
其實咁樣做對培養仔女獨立性唔係幾好,我哋會建議家長同學生溝通咗先。呢類家長未必知仔女想要乜嘢,好多時我哋單獨同個學生傾,就發現佢原來有諗法,唔鍾意家長嗰套,只係冇講出嚟。家長只會覺得橫掂仔女冇意見,不如自己幫佢決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家長幫我搞掂晒,唔使自己諗,更加依賴家長,冇辦法成長,好似惡性循環。
記: 類似家長日的活動會否助長「怪獸家長」或「小學雞」現象?大學如何處理這類家長?
崔: 家長獲邀出席開學禮,感覺受尊重,係好正常嘅學校儀式、活動。如果開學只係搞一次家長日,問題唔大,有平台畀家長同子女加強溝通唔係壞事。問題係表達方式同埋調整家長心態。
活動目的要帶出一個訊息:仔女已經大個、成長,唔好用中學角度睇佢哋。例如我哋搵學生分享,有時提到大學生傾功課可能要通宵,咁家長就唔會問點解個仔成日咁夜返。家長亦需要明白,學校係直接面對學生,家長唔應該代仔女接觸學校。無論新生夠唔夠18歲,入得大學,我哋都當佢係大人,發成績單、約見,都係直接搵個學生,唔會好似中學咁見家長。呢啲方式,同中學好唔同,我哋希望家長都了解到當中分別。
記:有何建議給大學新生家長?
崔: 家長唔應該乜嘢都管,要畀機會仔女成長獨立,大學生應該係處事成熟嘅人,家長唔可能成世跟住佢返學、返工。我哋會鼓勵家長同仔女傾多啲,了解佢哋諗法,大家一齊分析先做決定,而唔係幫仔女做決定。家長要諗吓,你嘅所謂溝通,有冇鼓勵仔女講多啲?畀佢做抉擇之後會唔會又質疑番佢轉頭?其實好多學生唔介意聽父母意見,因為父母可能都係過來人、讀過大學,但係佢哋想係做最後決定嗰個人。𠵱家個問題唔係你敢唔敢放手,而係你一定要咁做。
mailto:[email protected]
下星期,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