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的士無障礙 - 陳曉蕾

搭的士無障礙 - 陳曉蕾

遇見很久沒見面的朋友,沒談幾句便聽到不少壞消息:誰誰誰的太太,平時健康又愛做運動,突然腦癌,並且急速惡化;誰誰誰的丈夫,才四十出頭事業有成,忽然中風。
身體衰敗,眼前整個城市都不再一樣,坐着輪椅,小一點的商場都沒法轉身,餐廳食肆門口多了幾級樓級,光顧便好困難,熟悉的地方頓時變得遙遠。
這一切,李遠大都知道。
他二十一歲時,已經當老闆做裝修生意,還兼職讀室內設計。有次跟朋友去宿營,在海灘一直玩到凌晨兩點多,有人提議騎膊馬跳水,李遠大馬上爬上朋友的肩膊,一下就跳到水裏──可是那水才到腰部深,手腳馬上不能動,頸椎神經線折斷了!
康復過程很漫長,無論如何努力,最後全身只有頭能動、左手能提起一點點。打擊一個接一個,然而轉眼三十多年過去,終於谷底走出來,李遠大如今是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的主席。他的電動輪椅被改裝得像「鐵甲萬能俠」,用下巴貼着控制棒,輪椅就能左右擺動。右邊扶手裝了一部電腦,用紅外線滑鼠,他在眼鏡框中間,貼了一塊灰色的圓形標貼,電腦有接收器,移動標貼,接收器就會收到訊息,等於滑鼠控制電腦。
手提電話響了,他早戴上耳筒,電話響兩聲就可自動開啟通話,手機又連接了電腦,可以利用電腦打電話。
而輪椅的左邊扶手,裝了一部相機,腦後的靠背鑲了一小枚按鈕,頭一頂,就可以拍照,相機還用USB線連接電腦,用電腦就可以控制相機。
每天出門,李遠大都會用相機拍下短片,記錄沿路的無障礙設施,那一區無法前往,更要拍下來向政府反映。

「香港的無障礙設施,現在是在進步中,但軟件硬件都未到位。」他說,大家往往沒有意識升降機對傷殘人士很重要,大家一起排隊,也不會讓傷殘人士優先使用;而像地鐵車站只有一部升降機,坐輪椅的、拿行李的、甚至一些長期病患者都在等。還有,香港人都習慣香港馬路邊會高一級,原來那是早年提醒視障人士馬路和行人路的分別,但這小小一級,如果施工時不小心高過15mm,就會影響輪椅人士,例如電動輪椅可能不夠力上,一些人推着輪椅衝不過去,反而令坐輪椅的人容易跌出來。未來的趨勢,是不再起這一級,而是用黃色凸點的盲人顯示磚代替。
屋宇署在五年前發表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為建築物定下強制規定和設計建議,平等機會委員會在2010年調查,還有不少建築未達要求,可是這2008年設計手冊轉眼又已經需要更新,李遠大最近便是和輪椅人士、視障人士、聽障人士定期開會,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是在「鑽的」的公開活動,訪問李遠大。可以接載輪椅人士的計程車「鑽的」,九月終於有第六架了,還是多得一個銀行家族成員投資買入的士牌照。三、四年前「鑽的」還在籌辦階段,負責人用了近一年才找到的士牌主支持,有些不相信有生意,有些又嫌輪椅人士麻煩,談了很久才找到牌主願意租出五個的士牌,讓五架「鑽的」可以在市面行走,第六架,便是靠「善長仁翁」。
李遠大坦言,只有六架「鑽的」仍是遠遠供不應求:「起碼要有五百架,才可以令服務普及,輪椅人士才可以像普通人一般『無障礙』坐的士。」全港有一萬八千多架計程車,就算五百部還不足3%。這些「鑽的」一般市民在街上截到也可以坐的,收費與一般的士一樣,但輪椅人士預約就要給行政費,點到點的服務最低消費$115元開始,時租$300。由於目前只有幾架,服務地區也以人口最多的九龍為主。
香港人口老化,有需要坐輪椅的人士有增無減,可是「鑽的」發展其中一個限制,是車款要使用電油,油價比一般的士貴多三倍,雖然預約客人很多,可是對司機來說,成本貴了,收入不免受影響,而且晚間也幾乎沒有生意。「鑽的」希望可以打開遊客市場,例如設計無障礙旅遊路線,方便輪椅旅客晚間坐「鑽的」遊香港。
李遠大亦認為政府可以在燃油和政策上配合:「如果可以使用相對環保的『歐盟五型』,『鑽的』也就可以用比較便宜的石油氣了。」

下星期,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