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巴巴在港申請上市,帶出AB股及合夥人問題,肯定為馬雲與他的幕僚帶來很多噩夢。其實AB股制度在1986年也曾帶給我連場噩夢。
1986年初,我放棄可做合夥人的機會,離開羅兵咸到商界外闖,加盟剛被九倉成功惡意收購的會德豐,擔任董事私人助理。上班後一個月,公司把整個集團的會計部交由我管理,當時會德豐共有五間上市公司,其中三家有AB股。年輕的我接受了這個壓力測試。
從熱鍋跳入烈火
當年九倉與會德豐的年結日及會計政策並不一致,會德豐被收購後,其賬目便要併入九倉。九倉的年結日是3月31日,會德豐則是12月31日。在賬目編制期不能超過12個月的準則下,會德豐便要公佈為期12個月的「第二次中期業績報告」。
會德豐集團內的AB股公司是母公司、子公司及聯營公司的關係,編制賬目時需作不少調整、重編及重分類(adjustments, restatements and re-classifications)。
私人電腦當年尚未普遍,一切修改都要用鉛筆及擦膠,會計部一眾新舊同事改數,改到媽聲四起,叫苦連天。我坐在總部,最怕接到附屬及聯營公司的總會計師電話說:「阿Sir,對不起,仲有數要改。」
最大鑊的是,因為有AB股,可分配的利潤便要按實際權益分開A堆及B堆,然後每堆再被其已發行股數相除,分別產生A股及B股的每股盈利。
附屬及聯營公司每次改數便要把上述程序,一路由下至上重複至母公司,這麼一來,做數與複核查數的同事便忙到食飯、去廁所都沒有時間。我這位新來的阿Sir更萬萬不能出錯,因此日間經常「標」手汗、冷汗,夜間就噩夢連場,不時夢見被千夫所指說「你計錯數」。
我由執業跳到商界的第一課殊不簡單,複雜性可能僅次於當年「怡置系」分拆、重組及成立怡策控股衍生出來的問題。怪不得當年叫我不要離開羅兵咸的外籍大老闆事後笑着對我說:「See, Edward, you have jumped from the pan into the fire! I told you so!」
註﹕下周續談AB股歷史遺留的掣肘。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
下星期,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