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破點之後:互聯網就是大腦 - TC

What we are reading──
破點之後:互聯網就是大腦 - TC

破點,不是網球賽的破發點(break point),亦非轉折點(turning point)。
腦科學生及著名創業者Jeff Stibel曾以「破點」概念預言MySpace和facebook的沒落和崛起,最近推出新書《破點》(Breakpoint: Why the Web Will Implode, Search Will Be Obsolete, and Everything Else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echnology Is in Your Brain)。

網絡發展都要通過破點

Stibel首先以螞蟻群的網絡組織運作演繹「破點」概念:由低智能螞蟻組織成的蟻群,通過極端複雜的溝通交流,分工合作,浮現出整體的生存智能。為佔據生存空間,蟻群初期急速擴張,直至資源條件或組織的複雜程度不勝負荷,就到達「破點」,然後通過分拆,縮少至約一萬隻左右的天然載負水平,蟻群就能更有效率和「智慧」地生活,否則將會滅亡。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更典型的網絡,由千億個神經元(neuron)加上結連組織而成。大腦在幼兒期急速增長,以應付生存及學習技能,但為了節省能量,成年人的神經元及結連都會縮減,放棄非必須的功能。所以,兒童吸收知識的神奇能力,在大腦網絡經歷「破點」就會消失。
另一方面,古人類學家發現,現代人和二萬年前的祖先相比,大腦少了約壘球般大的體積。我們的潛意識中,演進就是不斷「進步」,比祖先「蠢」這事實不易接受,但其實智能只是物競天擇各種本領其中一項,人類的腦袋在狩獵採集時期最發達,隨後部份個人智能被社會網絡所累積的知識取代,大腦開始縮小,亦是為了節省能量。人類大腦演化過程中,亦曾經歷過集體的「破點」。
《破點》主角是互聯網。Stilbel認為各種網上群體的發展都和螞蟻群及大腦相似。facebook經過急速發展取得生存空間之後,當news feed及廣告多至令人生厭,用戶增長減慢,就接近「破點」,必須徹底重整及簡化網絡組織運作,才能為用戶帶來更有價值的體驗,在一個更優質的水平增長。

互聯網就如大腦

不過,Stibel認為,facebook和其他互聯網產物,由Wikipedia、網上集資以至Google搜尋器等等,將會不斷經歷破點,之後多數湮沒,生還者亦會面目全非,特別是Google不可能依靠search box長久生存。
Stibel在後記中認為,由電腦和各種感應器連接成的互聯網,將會在二、三十年後達到接近人腦的複雜水平。既然人類的智能和意識只是天文數量的神經單元之間通過訊息交流浮現(emerge)出來的現象,互聯網的智能亦將會超越人類,成為人腦的伸延,甚至待人類教會它遞歸式(recursive)思維等工具之後,浮現出高等智能,甚至意識。
和另一本暢銷書《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相比,《破點》沒有天馬行空地描繪一個樂觀的科學未來。如果「奇異點」過後是神話世界,「破點」只是網絡發展必經的生死門。Stibel透過對自然和人工網絡的觀察和對比,發現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必須通過破點,達致平衡,才會對人類有真正價值……」

後記:Brave New World
"The chief function of the body is to carry the brain around."──愛迪生

在未來「勇敢的新世界」,互聯網通過無數破點後,將會帶來甚麼「真正價值」?希望Stibel留下的空白,不會填上這句名言的變奏:「人類的主要功能只是維護互聯網」。

TC

下星期,死過翻生的卓韻芝要同倪匡蔡瀾肥佬黎講人生大限?
毌需忌諱,《亂噏24》周一至周五預埋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