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網球肘是都市人常見痛症,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團隊利用紅外線影像技術輔助診斷,根據患處痛點(圖中1、2、3)的溫度變化,分析不同中醫證型的網球肘,有助為患者提供個人化治療,包括針灸等,提供客觀的診斷標準。初步研究發現屬濕熱內蘊型的患者,手肘附近痛點的溫度比風寒濕阻絡型患者高出攝氏1.3度(痛點1)。
局部體溫差別明顯
負責有關研究的中醫藥學院副教授張世平表示,初步研究顯示網球肘大致可分為風寒濕阻絡型、氣滯血瘀型、濕熱內蘊型等證型。紅外線測量顯示,不同證型的患者局部體溫變化差別明顯,例如濕熱內蘊型的痛點溫度達攝氏31.8度,但風寒濕阻絡型則只有30.5度。有關數據可為傳統中醫診斷提供客觀的標準分析,即將開展的第二階段研究,將會分析不同的針灸方法,對不同證型患者的療效是否有差異。
網球肘患者常會出現外側肘部肌肉疼痛,嚴重時連絞毛巾、開門鎖等動作也會引起痛楚,影響日常生活。浸大研究團隊正招募合資格人士參加為期三個星期的臨床研究,可致電5488 8285或電郵致mailto:[email protected]查詢。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