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劃:戲躍世界靠電影節

大企劃:戲躍世界靠電影節

麥浚龍拿着新片《殭屍》如「趕屍」般東奔西走,先後到威尼斯、多倫多出席影展,稍後還要到倫敦、美國及東京。究竟全球有多少電影節?據統計,全球各地都在舉辦電影節,國際性的便有300多個,且數目不斷增加。原因為何?當然是一個字──錢。

據非正式統計,全球平均每天有兩個電影節在舉行,當然並非都如康城、威尼斯、柏林般盛大,名不見經傳的佔大多數。在全球芸芸電影節之中,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盟(FIAPF)認可的僅有51個。獲認可的電影節是身份象徵,意味着參賽片認受性高及資源充足,能提供完善環境予電影發行洽商。
任何地方舉辦的電影節,初衷總是正氣凜然,不是推廣電影文化,只會低調進行。然而,電影節在建立國際地位後,難免向商業靠攏,因其背後潛藏無限商機,也是電影節數目年年遞增的主因。以康城電影節為例,每年5月逾萬電影發行商湧到海灘旁的攤位交頭接耳,每人入場費收400歐羅(約4,200港元),還未計算廣告費、商業片首映等收入來源,明星的「紅地毯效應」亦帶旺了當地旅遊業。
去年中國錄得總票房達168億元,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有專家推測2020年或可超越美國,而內地舉辦的電影節更見舉足輕重,因世界各地電影商都會覬覦這塊肥肉。其實,籌辦了37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歷年爭議不斷,有人讚它秉承推動藝術的宗旨;有人則罵其安排混亂、售票系統差,眼見亞洲其他地區電影節如東京、釜山等迎頭趕上,相信亦是時候作檢討,在商業、藝術間取平衡,否則「掘金」機會相信會落在獲FIAPF評為A級的上海電影節上。
撰文:馮國康

威尼斯電影節

地區:意大利
首辦年份:1932
大獎:金獅
特色: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一直標榜藝術電影為宗旨,但近年逐漸改變,在商業及藝術之間取得平衡。葉德嫻前年憑《桃姐》勇奪威尼斯影后,為港人爭光,今年宮崎駿更在活動中宣佈退休。

康城電影節

地區:法國
首辦年份:1946
大獎:金棕櫚
特色:全歐洲最大型影展,且商業味最濃,影展場館旁設置大量攤位,方便各地買家物色暑期猛片。雖則近屆有不少國產女星用美色騎劫紅地毯,但能在康城獲獎依然是電影人夢寐以求的事,王家衛和張曼玉等便先後在康城揚威。

范冰冰

多倫多電影節

地區:加拿大
首辦年份:1976
特色:如同為電影業界而設,是華語片開拓北美市場的必經之路,也解釋為何香港電影人如陳可辛等樂此不疲的帶作品往參展。李安的《臥虎藏龍》00年曾奪影展的觀眾選擇大獎。

柏林電影節

地區:德國
首辦年份:1951
大獎:金熊
特色: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以藝術味道最濃,作品偏向政治,不乏華人電影工作者參與。如10年張婉婷和羅啟銳憑《歲月神偷》奪水晶熊獎、今年王家衛更當上評審團主席。

王家衛

台北金馬影展

地區:台灣
首辦年份:1962
大獎:金馬獎
特色:曾邀請杜魯福、阿倫雷奈等法國新浪潮大師到訪,是台灣人認識西方電影的主要平台。壓軸為金馬獎頒獎禮,僅限華語片競賽,未曾奪過金像獎的郭富城便曾兩奪金馬影帝。

印度電影節

地區:印度
首辦年份:1952
大獎:金孔雀
特色:印度最大型電影節,近年華語電影在影展屢放異彩,張學友02年憑《男人四十》封印度影帝,戴立忍09年亦憑台灣電影《不能沒有你》奪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Tribeca電影節

地區:美國
首辦年份:2002
特色:由羅拔迪尼路一手策劃,有指是發生911恐怖襲擊後,為振興紐約經濟而舉辦。參展作品以獨立電影為主,亦不乏同性戀題材作品。由於明星效應,短短幾年間已辦得有聲有色,亦為美國帶來龐大收入。

羅拔迪尼路

香港國際電影節

地區:香港
首辦年份:1977
特色:搜羅五十多個國家的作品參展,在半月展期內作車輪式放送。可惜由於場次少,影迷極難購票,冷門電影則乏人問津,故仍有很大改進空間。

辛丹斯電影節

地區:美國
首辦年份:1978
特色:由影星羅拔烈福在《神槍手與智多星》飾演的角色Sundance Kid命名,鬼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和史提芬蘇德堡等便在這裏嶄露頭角。

羅拔烈福

莫斯科電影節

地區:俄羅斯
首辦年份:1959
大獎:金佐治
特色:A級電影節,知名度不遜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榮譽金佐治獎通常頒予思想深度的藝術電影。不過,Juno主演的《復仇者之死》前年揚威莫斯科,導演黃精甫奪得最佳導演,連他自己也感莫名其妙。

開羅電影節

地區:埃及
首辦年份:1976
大獎:金字塔
特色:阿拉伯國家最大型影展,是非洲的電影嘉年華,近年銳意走向國際化,圖以電影的歡笑沖淡戰爭的悲痛。除張國立於00年憑《一聲嘆息》封帝,劉玉玲也曾領榮譽獎。

劉玉玲

聖賽巴斯提安電影節

地區:西班牙
首辦年份:1953
大獎:金貝殼
特色:西班牙電影節始祖,偏愛西班牙語系電影,不少經典電影如希治閣的《迷魂記》在此作全球首映。內地名導陸川09年憑《南京!南京!》奪最高榮譽金貝殼獎(最佳電影)。

釜山電影節

地區:南韓
首辦年份:1996
大獎:新潮流
特色:歷史不算悠久,勝在旗幟清晰,旨在鼓勵年輕人投身電影,尤其對新晉導演給予極大支持。賈樟柯98年憑首部長片《小武》奪新潮流獎,奠定其第六代導演地位。

烏甸尼斯遠東電影節

地區:意大利
首辦年份:1999
特色:旨在向歐洲推廣東亞電影,是香港電影人衝出國際的重要橋樑,彭浩翔便是電影節常客。今年黃秋生憑《葉問——終極一戰》奪觀眾獎季軍。

上海電影節

地區:中國
首辦年份:1993
大獎:金爵獎
特色:中國電影業前景無限,上海電影節也越具影響力,但首要任務是提高競賽片質素,才能與歐洲三大影展爭長短。今年張家輝憑《激戰》封帝毋庸置疑,但女主角由小妹妹李馨巧搶走,正好反映其他競賽電影的女主角實力不足。

東京電影節

地區:日本
首辦年份:1985
大獎:櫻花獎
特色:日本最大型的國際電影節,嚴浩94年憑《天國逆子》奪最高榮譽櫻花獎(最佳影片)。去年中、日因釣魚台主權爭議,導致華人全面杯葛影展。

倫敦電影節

地區:英國
首辦年份:1953
特色:於倫敦舉行關係,影展添上一份貴氣,令國際巨星「不請自來」。放映會也非流水作業,散場後多設有座談會,導演、演員會留步為觀眾分享製作經歷及排解疑問。

鹿特丹電影節

地區:荷蘭
首辦年份:1972
大獎:金虎獎
特色:標榜題材多元性,每年參展影片逾千部,亦是少數不設「紅地毯時間」的國際影展,商業味比較輕。內地新晉女導演黃驥去年憑《雞蛋和石頭》捧走最佳影片金虎獎。

西雅圖電影節

地區:美國
首辦年份:1976
大獎:金太空針獎
特色:作品多為獨立電影、外語片及紀錄片,並設有「神秘影展」,選映內容神秘,觀眾入場前需簽署保密協議,確保內容不外洩。陳可辛97年憑電影《甜蜜蜜》奪得最高榮譽金太空針獎(最佳電影)。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