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水是顧隨先生的號,先生做了一輩子的教師,真是述而不作,若不是傳法弟子葉嘉瑩悉心記載,更用心保存,數十年漂流瀚海都捨不得棄擲,今天的《顧隨文集》更要單薄了。聽說顧先生的後人一直在籌備印行增訂版的全集,四處搜羅遺珠,想來當更有可觀吧。
北京大學出版社先印行了一版先生古典詩詞的講錄,喚作《中國古典詩歌感發》,據整理者說,這一版完全依據葉嘉瑩先生的筆記,較之以前的上海古籍版《顧隨文集》和後來河北教育版的《顧隨全集》所收錄者,更能重現先生講堂風采。
那兩個舊版我都有。讀大學時在學校舊圖書館的卡片室裏翻到《顧隨文集》的編碼,興奮不已,馬上填好書單,請書庫老師去取,等候了十來分鐘才找了出來,厚厚一冊,淡綠封面上是顧先生摯友馮至的題簽。圖書借閱卡上白茫茫一片乾淨,出版十多年間我竟是第一個喚醒它的人,真有一種隱秘的愉悅,仿佛阿里巴巴發現了山洞裏的寶藏卻誰也不捨得告訴一般。
這一版文集最讓我驚心動魄的不是前頭正兒八百的著述,當然,像東坡,稼軒詞說這樣的文字是無論誰讀到都會瞠目結舌,口不能言的,真正給我當頭棒喝的是那卷《駝庵詩話》,其時我正鈔錄完俞平伯先生那本《論詩詞曲雜著》,正在那密度頗大的綿密文字裏掙扎浮沉,陡然看見顧先生這種三言兩語踏破天下的議論,大約真有聽馬祖說法之後的豁然開朗。
借到書的那個寒假,在精簡得不能再精簡的行李中硬是塞進了顧先生的文集,迢遞千里,背回了家,親友寒暄之餘時讀時抄,居然也摘出來幾萬字的筆記。此後再來讀詩看詞,仿佛柳暗山明,榴花照眼了。這部文集直到將近十年後,我終於在網上舊書店求到一冊,老友重逢,自是喜不自勝。
大學畢業後的第二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居然印行了四卷本的《顧隨全集》,記得當時漫無目的在書店閑逛,抬頭瞥見閉門上鎖的精品櫃裏有精裝的四本書冊翩然獨立,近前細看,竟然是它!趕緊叫來傲慢的書店店員開鎖細看,只見她微微睥睨,慢條斯理地打開櫃門,我一把拿到懷裏,逕赴收銀台,真有萬夫不擋之勇!
全集本的最大突破在收錄了先生寫給摯友盧伯屏的書簡,二十年間,從聯床話雨的俊茂英才到各自耕耘的尷尬中年,世事滄桑,友情卻未曾有變。現代文學史上魯迅的書信老辣蒼勁,其弟知堂的書札則淡遠悠然,顧隨先生的書簡則是平實中見蘊藉,不刻意,不賣弄,談世風,譏世道,品詩文,隨手寫去,既是好的日常文體,更是精妙的藝術文體。
讀完顧先生的書,想起平素悠遊山間的一些念頭:譬如登黃山天都峰,過華山蒼龍嶺,當然是訝其奇崛險怪;而當遙拜蜀山之王貢嘎群峰時,你不會覺得某一峰某一壑有何特出之處,只浩嘆蒼茫遼闊,不辨涯涘矣,顧先生之學問文章,亦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