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公佈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諮詢文件,就收費機制、涵蓋範圍及收費水平諮詢公眾意見。委員會提出以預繳式購置專用垃圾袋,或由物業管理公司按垃圾重量或體積,向住戶收費,預期家居住戶每月垃圾費約30至74元。環保組織指收費難令市民主動減廢,質疑徵費成效。
或支援低收入人士
針對本港高樓大廈密集情況,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的家居廢物收費機制,包括由市民以預繳方式購買專用垃圾袋,或透過物業管理公司按量向政府繳交費用,再由樓宇各住戶按垃圾量攤分費用。至於未有物業管理的舊式樓宇,需自行將垃圾送到垃圾收集站的住戶,也需按量繳費。工商業廢物則傾向以徵收垃圾轉運站入閘費的形式,由私營廢物收集商向商戶收取費用。
市民最關注垃圾費的收費水平,諮詢文件中未有提出定案,只列出一個三人家庭每月的垃圾費約39元供參考。委員會也提出30至44元、45至59元,以及60至74元三個選擇,諮詢市民每月願意付出多少金錢推動減廢。工商廢物的收費約為每公噸500元,文件也諮詢工商界,在400至799元的水平間,願意付出多少推動減廢。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指,若落實推行徵費計劃,必然是強制性徵費,他個人傾向全港同時推行。當局目標是2017年減廢兩成,至2022年減少四成。被問及低收入人士是否獲豁免時,陳智思稱本港由05年至今一直漠視廢物處理問題,坦言低收入人士情況並非諮詢的目標,政府可考慮向低收入人士提供支援。
不過,陳智思認同可討論讓垃圾量低的住戶免繳費,但至於如何訂定垃圾量低的水平,則需要詳細研究。委員會最快明年底才向政府提交諮詢結果分析,相信垃圾徵費最快要到2016年才能落實推行。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及綠領行動認為,若公眾做好回收分類,每月垃圾費開支可大幅減少。他們強調,收費模式必須確保有足夠誘因令每戶減廢及分類回收,他們並不支持劃一收費或由整幢樓宇的住戶攤分開支,現實中雖較易執行,卻不能達致減廢成效。
都市固體廢物按量收費諮詢重點
【收費機制】
樓宇層面 : 由物業管理公司按整座樓宇的垃圾總重量或體積向政府徵費
住戶層面 : 按垃圾體積收費,住戶須預先購買專用垃圾袋
【收費涵蓋範圍】
全港全面實施,或按不同界別分階段實施
【收費水平】
家居廢物生產者每月願意付出30至44元、45至59元,或是60至74元推動減廢?
工商業廢物生產者每月願意付出400至499元、500至599元,或是600至699元推動減廢?
【支援回收活動】
市民是否同意徵收的垃圾費,用作支援本地回收業?
資料來源:可持續發展委員會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