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香港傳媒對一些懂人話、不是一味黨八股緊跟中央的本地左派,冠以「開明左派」的稱號。這個稱號,就如「良心共產黨員」一樣,有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因為開明就不會是左派,正如有良心就不會做共產黨員。
曾幾何時,一些所謂「開明左派」或寫文章,或接受訪問,或公開演講,斬釘截鐵,說2017年的特首普選,如果不讓泛民候選人入閘參選,就會釀成政治危機,更呼籲中央要有新思維來處理香港政改。這些言論,說過的不止一次,苦口婆心的更不止一人。
最新的一宗,就是一位曾經說過「特首普選篩掉泛民行不通」的老左派。他在報章撰文,痛陳利害,不讓泛民入閘參選,政制原地踏步,香港將陷入政治危機,特區管治將會舉步維艱,這位老先生當時是這樣說的:
「民主派推出的候選人,也會是一位較溫和的、能力較強的候選人,絕不會推出一位喊打喊殺、只能舉牌抗議的人物……」即使「一位溫和的民主派人物上台,他也許又會馴化成建制派,因為形勢使然。」
這篇文章刊出到今天不夠兩個月,老左派看清了形勢,覺今是而昨非,又轉軚了。他最近說:英美兩國近期公開、露骨地對香港政改問題「說三道四」,引起中央警惕,估計中央在政改問題會「企硬」。老左派又提到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接見友好協進會訪京團時,表明「永遠由愛國愛港的人執政」。我同意李柱銘的說法,前者只是找藉口「攞嚟講」,後者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中英聯合聲明》由中英雙方簽署,在聯合國登記,英國是簽署的一方,就《聯合聲明》的執行情況提出意見,天經地義。英國政府六個月一次向國會提交的「香港報告」,極盡說三道四之能事,又不見中國作出甚麼反應。美國與英國奉行同一套價值,公開評論香港普選有甚麼稀奇。
後者才是老左派道出的天機。無論直選橫選,大圈子還是小圈子,共產黨的選舉,在於事前要預知選舉結果,而且不容有失。王光亞說:「永遠由愛國愛港的人執政」,這是大原則,也是死命令,怎樣循着預知結果的選舉來設計政改方案,負責的官員心領神會,是守前門還是守尾門,他們也應該心知肚明。
左派們都喊過毛主席萬歲,也喊過林副主席永遠健康,喊過反擊右傾翻案風,也喊過打倒四人幫,喊過聲討六四屠夫,也喊過穩定壓倒一切,他們轉軚的經驗,不能說不夠豐富了。
歷史告訴我們,凡是較為文明、較懂人性、較像人話的言論,出自左派之口,都不必太認真,聽過就算了。因為這可能只是政治策略,他們有任務在身,講出來試試水溫,看看各方反應。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真心實意的心底話,在鐵一般黨的紀律面前,阿爺吹雞,馬上跪底,全部歸隊,講過就算,可以全面收回,還敢面不紅心不跳的強辭奪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