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薄命,人有情。
一般人置業必選高層單位,貪視野開揚,有人卻故意選一樓低層,還貪西斜可以被太陽照個正着,Michael說:「我原本住柴灣居屋,但地方淺窄不適合養龜,於是搬往將軍澳新都城現址,貪一樓有寬闊平台讓牠們散步,又好陽光,龜才能健康生長。」舊居無平台,以前他還會在假日帶龜往赤柱沙灘曬太陽,「其他人見到,以為我賣龜,我乘機向他們介紹養龜知識,告知他們有好多龜等人領養。」Michael是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行政總監,與太太Kenis均是該協會領養組的創立人,家裏暫託愛龜超過50隻,邊照料邊為牠們物識合適主人。別以為養龜比養貓狗容易,Michael:「我正職做電訊,朝九晚六,每早起床要先到平台找龜,點齊龜隻數目就放牠們下水餵糧,清潔好牠們才可上班。」
為養龜,兩夫婦不在家做飯,留用廚房隔離剛拯救回來的病龜,「我們兩公婆都好記掛龜隻,不出街吃飯,寧願買飯盒,有時夜晚要帶龜看醫生,餵牠們吃藥,差不多半夜十二時才完成工作。」縱然艱辛,但他自言龜是他們的大恩人,因為拯救龜龜大行動,讓結婚十多年的他們終於建立到共同興趣,夫妻感情大增。
放生等於謀殺
Michael養龜20年,頭16年養了等於沒養,「廿年前我用$10買了兩隻巴西龜,加一個膠箱,平時不換水,沒濾水器……」何時對龜產生真正感情?「2009年我經過柴灣公園水池,發現有隻龜口含魚鈎,連續觀察三日,我決定告訴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叫協會聯絡公園負責人,救起三隻口含魚鈎的龜,最後有一隻龜不治。這件事,令我反省到動物是人類夥伴,翌年我加入協會義工隊,與太太成立領養組,拯救香港水池幾萬隻龜。」他經常以自己為反面教材,勸大眾珍惜小生命,「很多人以為花$10就買到一隻巴西龜,龜病了,幾百元醫生費卻不值得破費,這有否尊重生命?別以為牠們難溝通,其實每晚回家,牠們都會興奮爬向你身邊。」兩夫婦平日會四出觀察各區水池裏龜的健康,不少市民遇見奄奄一息的龜,亦會主動聯絡協會。
提起救龜經歷,他們明言有切膚之痛,Michael說:「這隻龜殼變形的龜,獸醫命名靈芝,是我們在一個室內水池救回來的,因為環境缺乏陽光,致使龜殼變形。」Kenis指着另一隻斷手龜說:「好多人以為放生是積福,其實是在傷害龜。這隻龜叫德德,在一間醫院的水池裏被其他龜咬得體無完膚,哪間醫院不能說,我怕醫院會清池,到時龜有死無生。市民千萬別胡亂放生,如果你把鱷魚龜放生入水池,鱷魚龜會傷害其他龜。」香港康文署管轄的公園龜池,其實適合養龜嗎?「其實那些不是龜池,而是水池,只是好多市民遺棄龜,把牠們放生入水池。水池有很多細菌,龜可能會不適應新環境而暴斃。曾經試過清理一個水池,救出五十隻龜,寄養我家後突然有二十隻死亡,經獸醫診斷才知水池有病毒。」刻下,每年約有一萬隻龜等待拯救,卻只有一百隻龜被人領養,而政府每年只提供約四萬元資助,除夠租觀塘一個工廠大廈二百呎單位成立中心,寄養待領養中的龜外,就只勉強足夠牠們的糧食費。平日領養組義工還得探訪不同領養家庭,跟進情況,車資還得自己支付。與其悼念已過世的小玳瑁,倒不如考慮一下領養龜這類弱勢社群,Michael還提醒:「香港冬天天氣不太冷,龜不會冬眠,因此務必餵飼,我會準備一個木箱讓牠們避寒。」
協會待領養龜
Michael家待領養龜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2751 3533)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