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門大開:邊個埋單? - 添馬男

中門大開:邊個埋單? - 添馬男

在當前弱勢政府下,訂立相對貧窮線,未見其利,先見其弊。香港人認為自己要與先進工業國睇齊,乃葉公好龍。
當前兩股力量,令全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包括強國崛起及全球化,主宰了金融海嘯及之後世界經濟格局。中國晉身世界工廠之後,歐美也走上九十年代香港產業空洞化之路,工作機會流失,惟有靠高增值服務業、火箭工程師創造的投資產品及創意產業,先進工業國製造業時代終結,大量建基於製造業的管理職位也隨之消失,勞動力市場呈兩極化。大家只要問一問屋苑內50、60歲嘅保安員,問佢以前做乜嘢工作?多數係倉務經理、工廠主任。在製造業年代,他們應該屬中產階層內的下層。今時今日,這個階層已經消失,工廠都搬到內地了,又何來倉務經理職位。

欠政治決心 議而不決

如果能參與全球化分工最優勢產業,就會獲得超高回報,香港在全球分工中是國際金融中心,因此任何同金融業高增值部份沾上邊,好似做投資、會計、公司財務,都會有高回報。但這部份也屬全球競爭,香港金融業人才,來自世界各地,不限於本土精英,產業空洞化及階級兩極化,對公共財政產生影響,早在肥彭年代已經完全浮現。其中討論最多、時間最長,是擴闊稅基,香港納入薪俸稅網人口越來越少,政府近十幾年不斷擴張公共開支,那麼錢從何來,當然是靠「地產霸權」,即非經常性收入佔總收入比例持續上升。但問題早已睇到,為何長期議而不決呢?就是欠政治決心。
平時好景,樓股暢旺,賣地及印花稅收入源源不絕,公共財政狀況良好,盈餘創新高,又點會支持再開拓稅源,例如VAT銷售稅,曾蔭權年代便是如此。到樓市仆直,政府非經常收入暴跌,但開支無法收縮,赤字連連,失業高企,那時再開徵新稅,無疑係政治自殺,老董年代財爺阿松滅赤過急,結果引發民怨,自己也賠上政治生命。
自05年樓市正式復蘇起,呢七、八年來大家已忘記老董赤字痛苦教訓,曾俊華一直謹守政務官保守哲學,對擴張經常性開支好抗拒,只願意用短期派錢方法,將非經常收入增加帶來財政盈餘,派番畀基層,呢種保守原則與大有為之梁振英民生政綱唔係好夾。梁大有為第一定係訂立貧窮線,第二步就改革福利政策,而後果必然係經常性開支擴張。但佢另一邊要壓抑樓價、令年輕人有力上車,成個政府除咗搶地起公屋,乜嘢都唔理,經濟增長動力何在?後果就係政府非經常收入下降,你話條數點計?
最近梁錦松在訪問中,承認當日滅赤過急,香港正進入新一輪擴張開支周期,但時機錯晒,將會遇上經濟下調,呢次公共財政危機,可能比阿松當日更加大劑。梁之胡亂施政,最終邊個埋單?

添馬男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