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字裡人間》人的溝通不必靠文字

蘋影話:《字裡人間》
人的溝通不必靠文字

《字裡人間》這部出色的電影其實是對日本已經漸失去的堅持精神、武士道精神的重拾。你一點也不會覺得這是八十後導演的作品,以為必定是老人家拍來教訓新一代的作品。但影片一點教訓意味也沒有,主角松田龍平幾乎沒有說話,但他並不與世隔絕,而是以行動來與別人溝通,建立堅定的愛情和友誼。這在電影上以文字作為基本溝通工具的主題好像有矛盾。
《大渡海》的書名很明顯是表示,這是一本把人從這岸載到彼岸的書本。但石井裕也利用這點理由,令到這本書不只沒有老派的味道,而是值得以後現代的理論去解讀的新作品。後現代主義其中一個重要理論是每一個符號的符意都是任意的。片中對「右」這個字的字義界定,便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即使是這樣,我們的主角仍然堅持出版這本字典,方法不是拿古老的字典再重新寫一遍,而是不斷地從日常生活的場地找尋新的字詞,它不是一本死去的古老東西,而是會生長的,與時俱進的,活的東西。松田龍平不是要恢復傳統,而是要在可貴的傳統下找到新的生命和活力。於是他的堅持變成不是一種頑固不化的執着,而是有着後現代精神的華麗懷舊風味的行為。
他追求宮崎葵的過程也相當有趣,那一封全是以古文寫成的情書,實在不是普通人看得明白的,所以宮崎葵看後的反應容許我們以戲劇的方式來表達,而不是一見面便投懷送抱。這種安排固然照顧着劇力的需要。但它也說明了本片的另一個意題:文字未必可以準確地界定其意義,甚至語言也不可以,但行動本身便是意義。以毛筆字書寫古老文法的情書,告訴了對方寫這封信的人是有多認真,多天真。比送鑽石還要貴重一萬倍。這便回答了電影雖然對文字意義有後現代看法,卻告訴我們行動才是最重要的。松田龍平不說話,他用行動告訴周遭的人他的堅毅精神。他也沒有說甚麼情話來追求愛人,而是以行動來證明。在信件傳到宮崎葵手裏的一剎那,意義便已經達成了。
撰文:仰止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