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本是社會問題,但在美國私立大學,因收費昂貴,家庭財富收入冇番咁上下嘅,幾難送仔女入一級私立名校。雖則話名校收生,只問成績,不及其餘,凡以高成績獲得取錄入學嘅,即使係來自貧窮家庭(即年收入低於21000美元),大學一定提供獎助學金,資助優秀學生入學,入學之後,到處遇到富家子弟炫耀性消費,這是另一個心理問題了。
最近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明在佢嘅專欄中提及一篇「人人都談論嘅紐約時報文章」,究竟係乜東東?小B自紐約回港參加表哥婚禮,順便將嗰篇文章電郵俾左丁山睇一睇,標題係Class is Seen Dividing Harvard Business School,內裏報導新生入哈佛商學院,不少人就要「入社」(sections),入會費係三百至四百美元,作為參加社交應酬費用,另有一個極度秘密會社叫做Section X,社員全是大富豪子弟,會到冰島、莫斯科渡周末,冬季舞會收費每位200美元。哈佛MBA課程班上當然有不少學生來自清貧單親家庭,但整體情況就係富裕學生之中炫耀財富嘅學生不斷增加。
克魯明與小B嘅意見大致相同,就係:「貧富懸殊係美國社會一部份,過往富裕大學生有錢收埋靜靜使,但現時嘅富家子就鍾意將佢地環遊世界、滑雪嘅照片放上fb,任人睇,不顧他人反應。」
小B對此有佢嘅親身體會,佢來自中產家庭,入讀芝加哥大學之時,好彩得到一筆獎學金,先至可以無財政憂慮,佢遇上一位女同學,成為好友,好友放假時邀請小B到家裏探訪,一去到,小B暗地吃了一驚,因為女同學大宅背後有一個森林花園,女同學教佢騎馬踱步,遊園一周,小B心知大家嘅家庭財富相差太大,實際上係比較難以長期成為知心友嘅。呢個亦係左丁山當年不送子女入讀著名國際學校嘅理由,泰國A移居曼谷之前,欲以成本價轉讓國際學校debenture俾左丁山,諗咗一輪,不肯接受,叫佢以市價賣番出去,呢間學校之學生家長非富即貴,有不少係左丁山之中環波士級仔女同學,好驚佢地返嚟講:「同學F話全家去St. Moritz滑雪,問我地去唔去呀?」話去,荷包頂唔順,話唔去,兒子會失望,好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