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李嘉誠,向來眼光準繩,高沽低賣,最經典一役,自然是千禧年賣橙一鋪勁賺千億元。不過超人亦有失威走寶的時候,要數今世最遺憾的投資,應該是Priceline。
太早沽貨 錯失百倍回報
美國網上旅遊業務一哥的Priceline,上周五收市價突破1,000美元,為標普500指數創立以來,首隻突破1,000美元大關的股票,其股價今年以來累漲超過六成,市值4,029億港元,金額竟與和黃(013)的4,014億港元相若。
超人旗下長和系於2000年科網熱潮時入股並多番增持Priceline,持股量曾升至33.2%,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據悉,超人前後入股總成本只不過約10億元,最終在2006年以平均價35美元悉售,套現35億美元,以抵銷當時投資歐洲3G的虧損。
假若超人當年堅持一股不賣,今日手持市值已達到1,338億元,回報超過100倍,而非當年只有兩倍。
超人「揼爆」的故事,反映出就算以李嘉誠機關算盡,即使掌握全球最快資訊、財力有多雄厚、亦永遠無法估頂「賺到盡」而全身而退。
事件亦帶出另一個投資謬誤,就是以為大價股大大隻難炒上,而細股價則細細粒容易食。
大價股跑出破成見
今年標普500指數表現最好股份是Netflix,股價累飆逾兩倍,至300美元以上,50隻最好表現股份,股價逾200美元的佔近一半,反觀股價低於100美元,卻屬最差的50隻。
港股同樣有類似情況,今年表現最佳的三隻為銀娛(027)、騰訊(700)及金沙(1928),股價分別為54.6元、409.2元及48.1元,至於最差三隻為中煤(1898)、昆侖(135)及百麗(1880),股價最多只有約11元。
王昇
本欄逢周二刊登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