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搞扶貧,要為社會訂立一條貧窮線,傳聞即將發表諮詢報告,會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親自掛帥,極力推介,勞工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做副手,周圍游說議員支持。
扶貧大旗舉起,冇乜人夠膽反對,社福界人士肯定叫好,可能仲會批評政府扶貧力度不夠,要派糖多啲㖭。最乞人憎嘅當然就係讀經濟學之人,左丁山係其中之一,呢類人會指出扶貧是治標不治本,古老話有一句,長貧難顧,經濟學者治理貧窮,就會注重經濟增長及提供個人上進機會,鼓勵憑個人讀書努力上進,脫離貧窮。
貧窮,特別係貧富懸殊,所謂1% vs 99%嘅問題,大部份源於經濟結構及政府經濟政策,世界上實行資本主義嘅國家,或多或少,都有貧富懸殊問題,昔日毛澤東中國,全民皆窮,只有權力懸殊,並無貧富懸殊,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既有權力懸殊,亦有貧富懸殊,少數人士憑貪污及特權,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財富,財富累積之差距,比香港更甚。
最近美國總統奧巴馬頭頭碰着黑,諸事不順,在雷曼破產五周年之時,佢接受電視台訪問,慨嘆過去五年(由2008年-2012年),10%人士取得了95%的入息增長,中產及基層只得到極少好處,事實上,自2000年起,美國嘅家庭收入中位數(median household income)下跌咗4000美元至2012年嘅$51097美元,2012年嘅入息比2007年低出咗8.3%,即係話過去幾年美國經濟嘅不景氣及隨後之所謂復蘇,對絕大部份美國人全無好處。美國人口普查局嘅數字指出,有四千六百五十萬人生活於貧窮景况,佔人口15.1%(貧窮之定義,一家四口年入23492美元或以下,個人收入11,720美元或以下)。以前美國有錢人在經濟膨脹時,財富膨脹得更快,不景氣時,財富萎縮得更多,但近五年來,有錢人輸得少,賺得多,原因係股市大漲,譬如自2009年股市低潮後,美國股市上漲超過2倍,係得到聯儲局量化寬鬆印銀紙嘅大大幫忙吖嗎,長期低息環境一定推高財務資產價格(包括樓價),有恒產人士之得益甚大,打工仔冇樓冇股票嘅,只靠份人工肯定大大吃虧,奧巴馬感嘆美國有錢人太有錢,唔通佢唔知道,美國聯儲局正是元凶?香港一定要緊跟美國,貧富趨勢相同,任憑林鄭點樣打得都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