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之後,有幾個明顯的趨勢:一、只要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都是好東西;二、不再尋寶,反正資產價格隨貨幣政策上落,捕捉這些來來回回,已經可以賺到兩餐一宿。
有家相熟的證券行,生意早就似有實無,唯一撐住了整間公司營運的,就是幾年前成立的Quant Trading。說穿了,就是一群自以為掌握數據和宇宙奧秘的程式投機者。
投機者不再尋寶
成績擺在眼前,賺錢事實不容否定。不過,所有程式投機運作,最大風險就是被市場上其他交易對手看穿並以針對性程式來屈機再屈機。所以,程式投機也是要不斷因應對手的策略而調整,不可以一成不變,是為之Adaptive Strategy。
資訊變得透明,各種資產的相對價格,更加反映潛在基本因素的相對強弱,令到尋寶的機會越來越罕見。此外,這幾年時興甚麼大數據,金融市場就是最大的數據庫。這個年代投機者的工夫,不再是尋寶,而是尋找集體的行為模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高頻交易也好,數字投機也好,存在總有其意義。當短息越接近零,成本越接近不存在,投機者需要的回報也越低;其實在流通性高的市場,已經出現了價格波幅大減的現象。我的理解是:當越多交易由沒有情感的程式主導,大起大落的非理性現象也越少;而且在要求回報率極低的大前提下,這些程式盤滿足於在極窄幅內博弈。當然,偶爾也有出錯的日子,但客觀事實說明,玩程式投機出錯,最多只會對市場造成一時三刻的錯價,但對出錯的金融機構,輸的卻是真金白銀。
剛剛這一期的《經濟學人》也有講到此現象,並提出傳統分析員的超然身份不再。當電腦取代人腦,我們有兩個選擇:一、否認現實,主觀地但被動地等待;二、了解改變,調整策略。人,就是會變通嘛,對不?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亂噏24》現正逢一至五每日更新,今周嘉賓陳淑莊帶肥佬黎同蔡瀾背包旅行遊中歐,即刻收睇: http://bit.ly/appletalk24